ivyv99 2025-5-8 22:37
房地产真正开始刮骨疗毒了
五一前夕,北京土地市场再次迎来重磅竞拍——一个起始总价126亿的朝阳组团地块。那天上午,我又问了几家央国企的朋友去吗。他们说:当然去看看。最终出现在现场的,是保利、中建智地 金茂 越秀 朝阳城发、招商、中海……都是央国企,无一民企。不过,地块竞拍的激烈程度,似乎匹配不上关注的热度。最终中建智地 金茂 越秀 朝阳城发的联合体,底价拿下这块地。5.45万元每平米的楼面价,还是刷新了近两年朝阳宅地单价纪录。一个多月前,北京海淀的树村地块拍卖现场,几乎也都是这些央国企的身影。唯一不同的是,那块地竞价了270多轮,耗时3个小时。据说竞拍阶段有一家房企突然从现场消失,过了不久再次出现,并持续举牌。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是不是去申请刷卡额度去了?最终,这块地被中海拿下,楼板价每平米10.23万,超越了1月份的朱房地块:成为北京新任楼板价地王。依旧这些参与北京地王竞拍的开发商们,之前也在成都相遇了。成都大源西地块拍卖现场,还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房企:中海、华润、金茂、招商、绿城、建发……最终,招商以3.1万的楼面价成功拿下:溢价率70%。这块地也超越了去年的金融城H12,成为:成都新的楼面地王。基本上又是这些地产商,又在杭州相遇,并一起制造了杭州的水电新村新地王。经过过去五年的淘汰赛,中国房地产的主力,就剩下这几家公司了。
1
这两天我翻了翻Wind数据。在A股和港股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共有90家内地房企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90家房企里,预计实现正向盈利的企业只有29家:不到三分之一。首次出现年报亏损的房企,一共有27家。7年前就高喊活下去的万科,去年亏了450亿,34年以来首次亏损。千亿房企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1家。一夜之间,行业回到了2016年水平。我之前写过一次。去年年中,一个调研房地产行业的中央调研组下来了。他们从100多家上市房企里,抽了20家民营房企、10家国企进行了调研,得出了一个结论:民企在悬崖之下,国企在悬崖边上。这并非危言耸听。看看去年亏损的房企,央国企并不在少数。于是过完年,很多房企都开始调整组织架构,为打硬仗开始做准备了。尤其是四大央企,保利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及人事变动,合并八个区域,调防了一众管理层;招商拿最重要的华东区域开刀,进行内部合并;至于华润置地,他们去年就把原有7个大区重组为5个大区,精简了8个地区公司……四大央企改革的方向,都是减少组织层级,总部直接拉通一线业务。改革力度最大的,还是金茂。昨天,中国金茂就正式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文件说,为了强化总部运营管控及管理穿透,提高组织敏捷度,助推重点城市做强做优,公司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取消所有区域公司。金茂还将对城市公司进行撤并重组,城市公司统一更名为地区公司。比如撤销金茂华北区域公司,原华北直管项目群新设为金茂北京地区公司。房地产行业通行了多年的三级管控制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
2
第一个做三级管控的公司,是碧桂园。2008年至2010年,碧桂园先后成立了东北、广清、江中、湘渝川赣、苏皖、粤闽等15个区域公司。莫斌加盟碧桂园后,正式开始做实三级管控,碧桂园的规模,很快迎来爆发。此后,进行全国性扩张的公司都学习碧桂园,基本上都走向了三级管控。但三级管控最难的,是高高在上的集团,如何激发已成诸侯的区域管理层的士气。莫斌的办法是,将土地拓展权逐步下放到区域,并允许跨区域投资。但前方士兵对金钱的渴望是无限的,碧桂园不断推出成就共享、同心共享等各种跟投机制,刺激区域总们宵衣旰食。碧桂园成为宇宙房企,但后来的危机,也早已埋下。赚得盆满钵满的区域总们,一有机会,就想着落袋为安,离开组织,哪管身后的洪水滔天。早就发现了问题的吴建斌说过,区域公司为了完成目标,会越来越多做项目融资,影响集团的融资额度,而且买错地,买地不慎的事,时有发生。他的建议,全部被杨国强驳回。更重要的是,为了自身利益,区域总们会给总部编织一个信息茧房,为了迎合老板,他们会树立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总部收到的,全是好消息。有人在知乎上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几乎所有历史模拟游戏,都无法模拟大国的衰落?最好的回答是因为游戏的数据百分百真实,任何问题稍微露出苗头,你都会第一时间去补救。然而在现实中,你可能每天接到的汇报就是经济一直在增长,粮食每年都丰收,前线大捷,歼敌几十万后大军顺利转进,人民满意度100%:只是不知道为啥,突然天兵就杀到皇城脚下了。杨国强、许家印、黄其森、孙宏斌目前遇到的危机,与这样的信息茧房不无关系。前一天还在庆祝荣登世界500强榜单,第二天银行催债的人就上门了。黄其森后来说过,房地产最大的泡沫,是人的泡沫。他是真的被坑怕了。
3
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央企之一,金茂是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收缩战线的。去年金茂的归母净利润10亿元人民币,与2023年的亏损69亿元相比,实现扭亏为盈。金茂在公告中说,实现业绩增长,除了计提减值拨备的下降外,还包括:强化管理,降本增效。去年底,母公司中化集团总经理焦健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金茂顶住了市场下行压力、稳住了公司局面,实现了当期经营效益,为集团作出了较大贡献。他还说:金茂是让集团放心的企业。在这之后,金茂开始酝酿转守为攻了。3月11日,中国金茂发布人事变动公告。张增根卸任公司主席,从他的年龄来看,已到退休之时。CEO陶天海接任。陶天海在成为CEO之前,掌舵金茂的华东区域。2015年,上海的大宁金茂府横空出世,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写了上海房地产的价格体系,成了全国房地产大涨的序曲。大宁金茂府的操盘手,正是陶天海。他在第一线,亲眼看着一个产品、一家子公司,会怎样深刻影响一家大公司的命运;他也知道,金茂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从三级管控到二级管控,最累的会是总部。他们必须亲自到第一线了。金茂的朋友说,陶天海在内部大会上讲:现在人类都进入AI时代了,金茂有些员工还活在清朝,辫子都还剪掉。这家公司正在跟过去翻篇。
4
比起房地产,隔壁的汽车行业淘汰赛就残酷多了,是真的刺刀见红。那是一个真正不问出身的舞台,只要有能力折腾,都能创造奇迹——只有一款车的小米,生产线都干冒烟了;跨行而来的华为,几乎要把BBA赶出中国赛区;毫不起眼的零跑,现在是新势力前三名.......李想预言过,十年后主流车企将只剩下八家;何小鹏前不久给出判断,最终存活下的车企在7家以内。比起他们,开发商的存活率还是高了很多。其中,小鹏的起死回生,是汽车行业2024年最大的看点。小鹏的起死回生,是从组织变革开始的。两位联合创始人变成顾问,十个副总裁裁掉八个,采购部门更是被一锅端,有媒体评价:小鹏汽车最大的改款,不是车,而是何小鹏本人。何小鹏最难的时候,咨询过雷军自己该怎么办。雷军告诉他,小鹏最大的问题是: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 CEO。早就财富自由的何小鹏这才把豪言壮语放一边,到生产第一线,开始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制造业CEO。从金茂开始,很多国企开发商的董事长,要学习做CEO了。
yullwy 2025-5-19 07:43
作为普通人,我深切感受到楼市调控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为生活带来了希望和保障,也存在一些让人纠结的地方。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楼市调控让我看到了“住有所居”的曙光。限购、限贷政策有效遏制了炒房行为,避免房价被人为推高。以前看着房价一路飙升,作为工薪阶层的我感觉买房遥不可及,调控后房价逐渐趋于稳定,让我对未来购置房产有了更多信心。而且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增加,也给像我这样暂时资金不足的群体提供了过渡选择,身边不少朋友通过公租房、共有产权房解决了住房难题 。同时,调控防范金融风险也让我意识到,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关系着整个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如果房价大起大落引发金融危机,普通人的工作和收入都会受到冲击,现在的调控政策无疑是给经济和我们的生活上了一道“安全锁”。
不过,从个人体验出发,楼市调控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不同城市的市场差异很大,有些政策在本地的落地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我所在的三线城市,本身购房需求并不旺盛,但一些调控政策“一刀切”下来,开发商拿地更谨慎,新楼盘减少,可选房源变少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局部的供需矛盾。而且政策调整的节奏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当市场出现新变化时,政策的反应速度稍显迟缓,导致我们这些有购房计划的人在观望和出手之间反复纠结,生怕因为政策变动而“买贵”或“买错” 。
但无论如何,楼市调控的出发点和大方向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更健康、更公平。虽然目前还有一些小问题,但我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优化,未来既能保障我们普通人的住房权益,也能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让更多人圆上“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