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征文作品] 【2019文心雕龙——幻欲旖旎】【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56】【完】

0
这篇乍看起来是用流畅的文笔写了一个欲望小故事,男女主在错乱的时空中实践着性欲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但实际上却非常晦涩,充满了象征与隐喻。很多内容,限于知识面,我苦苦思索而不可得,弄不明白到底代表了什么,所以只能先把我看出来的地方讲一下。感谢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我在过度解读以及发散思维上还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先来说题目——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就算不懂法语理解起来也没什么难度,自由引导人民。每个人应该都在中学历史书上见过,一个长得比男人还壮的赤膊姑娘一手拿枪一手举着法兰西三色旗,示意身后那些窝囊废男人们:给老娘冲!

      所以看了这题目就知道故事大概啥背景了,法国大革命。

      开篇第一句,没句号,说明是引子。引用了顾城的《一代人》。《一代人》是什么背景?那是一代人在“黑夜”过后对光明的向往。

      这和法国大革命啥关系?

      这和法国大革命没啥关系,但是大革命之前,欧洲,尤其是法国,有一场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英文的说法,在法语里,启蒙运动的本义是“光明世纪”,所谓“光明”,自然是和被称作“黑暗世纪”的中世纪相对。当时的思想家们认为他们是在用科学与理性之光驱散掉中世纪以来的黑暗,把人们从野蛮与痛苦中解放出来。

      这样就和《一代人》联系起来了,所以你看,对光明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不分时代,不分种族。只要是人,晒不着太阳,就得缺钙,而缺钙就容易骨质疏松。

      第一遍我草草地读了读,简略看过之后还以为是和《丧钟》一样,又以第一人称写了法国哪个诗人的生平。男主角没出现名字,不知道为啥,主角难道不配拥有姓名吗?搜了搜,却没有能对得上的。唯一可能沾点边的是安德烈·谢尼埃。

      这位仁兄能找到的资料不多,往文章上靠的话能看出一些相同点:是个平民,出生于君士坦丁堡,因为母系,对希腊文化有很高造诣,浪漫主义诗人,死于法国大革命。另外还有一部根据他的生平改编的歌剧——《安德烈·谢尼埃》,剧中有一位和他相爱的贵族少女玛达莲娜——大概是虚构的人物——在他入狱后为了营救他而奔走,最后替代了一位将被处死的女囚,和谢尼埃一起上了断头台。

      但是谢尼埃被关押在圣拉萨尔狱而不是巴士底狱,而且玛达莲娜和阿波琳娜……无论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名字的两种译法。

      最后在作者的提示下我才想明白。阿波琳娜(Απόρίνα)是希腊语中阿波罗(Απόλλων)的阴性形式。既然阿波罗是代表光明的男神,那么阿波琳娜(大概?)可以说就是代表光明的女神。用大多数人能听得懂的解释应该就是阿波琳娜是娘化了的阿波罗……

      就像在《自由引导人民》那幅画中,为什么后世都叫那个强壮的女人做“自由女神”?当然并不是像今天一样女神满天飞,男神傍地走的缘故,十几年以前“女神”这词还是挺金贵的。

      看她的服装风格,上半身的衣服不好好穿,一边完全脱掉,另一边还挂在肩膀上。虽然没看到她的后背,但想来并不是满是纹身的极道女流氓。那么还有哪一类人这么穿衣服?没错,古希腊的斜肩长袍。在这么一幅作品中要给人古希腊的联想,目的不言而喻了。

      于是,题目也好,名字也罢,都在说女主是个女神。不管是光明女神还是自由女神,反正是女神,这是文章证据链中重要的一环。那么男主呢?再联系标题,自由引导人民,好吧,既然光明代表了自由,那么男主代表了人民也是顺理成章。

      知道了最重要的两个隐喻,再来读,感受就不太一样了。比如这段“或许他的父亲才是蠢得天真无邪,天真到把她一个人留在一堆邪书中。孟德斯鸠,魁奈,杜尔哥,伏尔泰……书太多了,顺便说一句,没有卢梭,她是卢梭的黑粉。”

      留在书中,字面的意思是父亲把女儿留在书堆中让她自己看,实际上是光明、自由是存在于启蒙思想家们的书里的。邪书是因为这些思想与罗马天主教廷以及封建专制统治是背道而驰的,反讽。至于卢梭,不清楚卢梭的思想包不包括自由,我只知道他和伏尔泰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

      因为引子,文中多次提到阿波琳娜的眼睛。

      “她在人群中一站,双眸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一对黑宝石一样明亮的眼珠,像太阳一样淹没了宴会厅中所有的烛光。”

      “她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释放出所有吸取的光芒,用寻求到的真理烧毁整个黑暗的世界。”

      “她明察秋毫的双眼能刺穿所有拙劣的谎言,编造的传奇,虚伪的礼仪。在她的身上,我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阿波琳娜的饱满红唇充满了神秘和诱惑,黑色的眼睛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她抬头看我,明亮的黑色眼珠无声地告诉我,阿波琳娜是属于我的。”

      “黑曜石的眼睛和手上的墨水是阿波琳娜的魔鬼,散发出锋利的黑色光芒。”

      “她的黑色眼睛和手中的墨汁同样散发着魔鬼的气息,天真无邪远离她而去。”

      “她的眼睛一直睁着,长长的眼睫毛挡住了墨流,她的两颗黑宝石就好像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中,乌木在燃烧。”

  
      黑色的寻找光明的眼睛被反复提及,但实际上她的双眼已经代表着光明了,是能穿破一切黑暗与虚假,在矇昧中引导男主去寻找的光明。甚至在最后,眼睛和墨水引申出的黑色同样代表着令守旧势力所惧怕的 “魔鬼”

      除了眼睛,文中多次出现的还有其他几个事物。

      理性。

      “如果那个才华横溢的大骗子有幸见到她本人的话,肯定会不屑一顾地放弃所谓的理性和启蒙,钻研出各种创意十足的新花样,去玷污她纤尘不染的纯洁肉体。”

      “这个假设并非是恶意诋毁伏尔泰,而是理性思维的必然结果。”

      “国王是个傻瓜,理性才是上帝。顺从通向毁灭,博爱才能救赎。”



      理性思维是启蒙运动的核心精神,我觉得其意义比引申出来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口号要重要得多。可以说它不光提供了一种科学地面对科学的方式,还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平台,一个对话的框架,一个评判的标准。

      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摆事实讲道理,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准绳,大家在同一标准内,这样才容易讨论出结果。如果社会并未建立一个理性思维的基础,或者说甚至没有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标准,那么沟通中的各种混乱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和你讲法,你和我讲理;我和你讲理,你和我讲情;我和你讲情,你和我讲法。各种鸡同鸭讲存在的必然与土壤就是评判方式的不统一、不唯一。不统一就达不成共识、不唯一就导致每个人在自己的标准里都是正确的。但是组织要运转就要有结果,怎么办?权力压制。

      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么来的,员工听主管的,主管听经理的,经理听副总的,副总听总的,大家听老板的。不是因为你有道理所以听你的,而是因为你权力大所以听你的。或者可以这么说,因为你权力大,所以你有道理。

      于是大家有样学样,社会上各种无条件拥护。从无条件拥护思想到无条件拥护个人,从无条件拥护组织到无条件拥护职务,甚至有的人连“无条件拥护版主”这种话都说得出来,更可怕的是,好像有些人真的就是这么想的,这完全和理性思维背道而驰,这是奴性思维。

      奴隶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想法,完全地依附于奴隶主。他完全相信主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如果结果不是,那初衷也是好的。作为奴隶,必须要尊重主人,服从权威。他骄傲于成为主人的奴隶。

      当然了,责任并不完全在奴隶身上,一部分是愚民教育的结果。再往下说就偏得厉害了,打住。公民社会,路阻且长。

      继续说理性,牛顿三大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更是第一次把自然如此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那时候的人们狂热地认为科学能征服一切,人类必将战胜自然,甚至能将自然按在胯下强奸个100遍。在这种氛围下,《鲁滨逊漂流记》应运而生,而自然的报复才刚刚开始。

      这段话如果用娜娜的风格来形容,应该就像这样:牛顿用他的粗壮的手,掀开了名为自然的少女遮掩她玲珑身段的长裙,粗鲁地扯下了她洁白的衬裤,强硬地分开她修长的双腿,把她的一切神秘暴露在世人眼中。周围的人们瞪着发红的眼睛,狂热地揉捏着她饱满的胸脯与健壮的大腿,粗暴地拉扯着她的头发,迫使她抬起了高贵的头颅。俯视着这张因痛苦而变形的漂亮脸蛋,征服的快感如同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不知是哪一个莽汉最先开始,人们纷纷脱下裤子亮出了自己男性权力的象征,洁白的污秽喷洒在少女纯洁胴体的每一处,那绝美的脸蛋甚至柔顺的长发也未能幸免。满足的叹息声此起彼伏,人们沉醉于贤者的时间,却未能注意到少女倔强的双眸里,复仇的火焰正熊熊燃烧。

      黑暗。

      “她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释放出所有吸取的光芒,用寻求到的真理烧毁整个黑暗的世界。”

      “在巨大迷宫的一间黑暗小屋里,她修长的手指包裹住了我赤裸的阴茎,那些四处蔓延无处不在的藤蔓,刺激着我,使我进入无可抗拒的欢愉。”

      “黑暗中,我的阴茎欢快地悸动着跳跃着,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焰。”

      “我们继续我们的课程,不过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阿波琳娜在我身上看到了诗人的潜质,她要求我写觉醒的新诗,返璞归真,歌颂美好的事物。”


      黑暗象征着中世纪,也象征着专制统治。在矇昧与落后的黑暗中,勤奋好学又漂亮的人民第一次感受到自由的味道……好像很舒服的样子哩……

      之前是学习,现在开始创作。返璞归真,象征文艺复兴。

      老鼠。

      “我们居住在整个世界,里面有柔软的丝绸,纹理细密的纸张和古老的胡桃木,还有几只老鼠。她教,我学。老鼠们默默地爬来爬去,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墨水和巧克力豆。”

      “我担心会把这里弄得一团糟被老鼠发现。”


      我们知道老鼠会啃掉书来磨牙,还会储存东西,这里一开始看不懂,联系后面才看明白。但是巧克力豆还是不明白,说的是老鼠屎吗?第二次出现老鼠,为什么怕被老鼠发现呢?老鼠发现了会怎么样呢?

      除了这些多次出现的,行文中还用各种手法疯狂地进行隐喻与嘲讽。

      “她是伏尔泰的狂热粉丝,满脑子都是那个把异端包装成哲学的骗子。如果那个才华横溢的大骗子有幸见到她本人的话,肯定会不屑一顾地放弃所谓的理性和启蒙,钻研出各种创意十足的新花样,去玷污她纤尘不染的纯洁肉体。”
  
      这里就是在说伏尔泰这个君主立宪与教会法的支持者并没有探索到自由的真谛。另外伏尔泰还有句名言: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伏尔泰代表着一个时代,而那个时代的巴黎,是声色犬马、腐朽放荡的渊薮。”

      渊薮(sǒu),比喻某种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学会了一个新词。

      “就如同二百三十年之后的色欲之城,遍地都是萨德的门徒,对萨德的狂热,远胜对国王的忠诚。”  

      色欲之城,允许我先笑一会啊。

      “上流人士的穷奢极欲以及厚颜无耻,不需要任何掩饰,道德仅仅存在于过去,或者成为束缚平民的枷锁。”

      让我想起了北岛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朦胧派和启蒙运动的联系这么紧密吗?
 
      “她在人群中一站,双眸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一对黑宝石一样明亮的眼珠,像太阳一样淹没了宴会厅中所有的烛光。”

      这里第一次强调黑色的眼睛,牢牢扣住引子。同时 “明亮的眼珠”“太阳”,也暗示了阿波琳娜意味着光明。

      “ 她的美丽来自母亲家族的遗传,坊间传言,她的外祖母和王室成员或者宫廷近臣有过一段奸情。这样的段子最能让人津津乐道,吃瓜群众们编排出了各种版本,他是伯爵,公爵,或者国王的弟弟……实际上,这个人只可能是国王自己,毕竟他身边的亲戚大臣们,更热衷于把自己的阴茎塞进男人的体内。”
     
      无聊的我就算知道了这是个虚拟的人(神?),还是去查了查……逆推法来算,在时间上最接近的是路易十五,按照大革命的时间往前数40-60年,能且只能是路易十五了……而且十五出名的浪荡,符合人设。

      “我只是巴黎第三等级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卑微如尘,靠双手在贵族老爷们的工坊里赚取微薄的工资。好在我年纪不大,身上没有异味,长着一张足以在年轻姑娘肚皮上搞事的英俊脸孔。智慧而美丽的阿波琳娜觉得,我的光鲜外表之下,还有好多潜力可以挖掘。”
 
      讽刺这个看脸的世界,长得漂亮就说明有潜力可挖,果然是颜值即正义。

      “她的智慧来自另一半的遗传,她的父亲是个老学究,荷兰莱顿大学的图书馆管理员,送给远在巴黎的女儿的礼物,通常是一堆一堆的书籍。”

      莱顿大学不知道是什么梗。

      “我们相识的头几个月乏善可陈,入门阶段是痛苦的,我在她的督促下学习读书写字。我记得自己处在一个迷宫,无法触及的墙壁和金色天花板,死角中的镜子象宫殿一样庞大,我走过的路都是由字母组成的神奇炼金术炼就。我们居住在整个世界,里面有柔软的丝绸,纹理细密的纸张和古老的胡桃木,还有几只老鼠。”
  

      关于知识,通常会用迷宫啊大海啊来做隐喻,这个不难看出,人民此时在知识的迷宫中探索。无法触及的墙壁和天花板说明学不到尽头,死角中的镜子代表就算死胡同后面看起来也是无比广阔。走过的路就是读过的文字,世界里丝绸和纸张都是文字的载体,也就是书,胡桃木是书架,老鼠是鼠标……  

      “起初,我以为我的学习有结束的一天,后来才知道,她教我的一切,乃至高端的写作技巧,也仅仅是工具而已。就好像要当木匠必须会用锤子,学会用锤子却还远远称不上木匠。有一天,我的女神让我读了一本古老的神话,我很喜欢。我从那天决定,我就是忒修斯,无知就是我的迷宫。我的女神就是阿里阿德涅,用字母穿针引线,织就走出迷宫的长线。”


      忒修斯和阿里阿德涅是古希腊神话中米诺斯迷宫的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忒修斯要去米诺斯王国的迷宫中杀掉牛头怪米诺陶洛斯,米诺斯的公主阿里阿德涅对忒修斯一见钟情(看脸的世界!),给他一团线球,让他把线头系在入口的大门上,出来的时候就不会迷路,帮助他杀掉了哥哥(?)米诺陶洛斯(女生外向!)。

  
      “‘我很抱歉,mademoiselle。’我低声细语请求她的原谅。

      ‘不要这样称呼我,’她的怒气似乎毫无征兆”


      mademoiselle是小姐,指未婚女子,而Madame是指(已婚)女士,Monsieur(先生)却没有已婚未婚的区别。在启蒙运动中“平等”的观念开始普及,于是有些女性认为评判一个女人的价值要靠男性(结婚)是十分以及绝对不平等的事情,所以抵制mademoiselle的称呼。btw,我好像记得法国现在已经取消了mademoiselle的称呼……不知道怎么做到的,不小心说错的人要被起诉么?

      天朝在我印象里小姑娘成年之后正式场合一律叫“女士”——有些约定俗成的例外,比如先杨绛先生——倒没这个烦恼了。

      另外再说句题外话,其实“先生”这词和很多词一样,也是一个被用坏掉的词,本来是一个不分性别的尊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变成了专门指代男人……

      以前的英语老师开玩笑,说女权在篡改历史,history是明显体现男权主义的词,应该改用herstory,有些没那么激进的则建议改成ourstory……

      另外在法国大革命中,女性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自由女神其实是有原型的,把路易十六赶出凡尔赛宫的其实就是女人们……她们的诉求很直接,就是要求和男人平等的权利,结果当然是然并卵。什么自由啊平等啊民主啊,说起来很美好,听起来也很棒,但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就只能注定是陪跑的一方。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生气,她的愤怒与众不同,张开了翅膀,露出了灵魂。她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释放出所有吸取的光芒,用寻求到的真理烧毁整个黑暗的世界。她就像一个虔诚的牧师一样布道,无惧牺牲。对她来说,命运是平庸的,而自由是伟大的。国王是个傻瓜,理性才是上帝。顺从通向毁灭,博爱才能救赎。”
 
      曙光女神之宽恕!这里点出自由理性博爱。 
  
      “我们……你可以获得更多。”她大声地喊,这是我唯一一次看到泪水包围了那两颗黑色宝石,“如果你……”

      女神口误了,女神还要什么自行车啊,当然是人民才需要自行车。就像所有恨铁不成钢的老母亲对娃说的话一样,“你不是在为我学,你是在为你自己学!”

      “我吻了她,就好像这是最自然的事情一样。她的舌头生动而疯狂地回应,就好像一团纯白的火焰包围了我,永远束缚着我。”
  
      纯白的火焰,当然是光明了。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阿波琳娜不是我的阿里阿德涅,她是弥诺陶洛斯,美丽而多情的牛头怪,没有人能够逃脱她用爱和文字编织的迷宫。”

      没有人不爱自由吗?呃……前面说的那些“无条件拥护”的人似乎不怎么待见阿波琳娜呢。
  
      “我拿起胡桃木书桌上的墨水笔,那是我用半枚假银币买来的便宜货,笔头是铁做的。旁边放着的是她的笔,镀金的笔尖上雕刻着花纹,柔软而华丽。然而她选择了我,选择了我的粗糙、无知和脆硬。我把笔尖浸入她双掌之间,墨水粘在笔缝中,滴下多余的黑色,没有留下褶皱。柔软又生硬的笔尖擦过她乳房之间的冰肌玉骨时,阿波琳娜甚至没有颤抖。钢笔留下了清晰的笔画,雪肤上的一条摆动线,像蔓藤一样四处生长反复扭曲,最后一个绚丽的跳步,她教会我的一句话:’我想要你。’”
      
      她的笔很华丽,这象征了传统势力、统治阶级对于光明早已有了高大上的描述,而她选择了我的粗糙,说明自由站在人民一边,最后一句话是人民想要光明,想要自由。

      “我从下往上写,这首诗始于她的双乳之间的狭窄地带,顺着乳房的形状盘旋而上,断句于两粒鲜红的乳头,就像两个沉默的天使,意犹未尽。”

      从下往上,象征着革命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当我完成我的杰作后,阿波琳娜的身上,每寸暴露在外的肌肤,一半是邪恶的藤蔓花纹,一半是圣洁的纯白色。她的黑色眼睛和手中的墨汁同样散发着魔鬼的气息,天真无邪远离她而去。墨水开始从她手中逃离,从她白皙的手指缝间渗入,在她的手指下方形成微小的水滴,慢慢流到指节处。小水滴逐渐变大,然后跌落,敲击在原木地板上,发出鞭打般的声音。”

      自由,一半邪恶,一半圣洁。被描述出来之后,自由和光明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词语了,旧势力将视之为洪水猛兽般的魔鬼,它身上的每一滴墨水都是对旧势力的鞭打。

      “‘我该怎么藏起来呢?’她困惑地问。
  
      之后我一直在想,她说的是否是我理解的那样。她想隐藏什么?是她的贵族世界里,公开欲望所必须承受的侮辱?还是黑亮的墨汁,展现了她的自我,再不能作为一个秘密躲藏在她的脑海里?她此刻的内心一定感觉美好,她的自我价值在艺术精品的启蒙下觉醒。”


      呃……这一段不知道怎么说,启蒙思想家们从未隐藏自己的言论,它不像之前的宗教改革,直接生生从教会手中抢了一块大蛋糕;也不像后面的大革命,直接革掉了无数人的命。
  
      “我在她身前跪下,膜拜她玲珑有致的曲线。黑色潮水涌来,淹没了她的阴阜。我的手指捋过打湿了的黝黑耻毛,惊异地发现不同层次的黑色形成了一幅整齐的画卷。”

      不同层次的黑说明对光明有着不同的解读,正是这不同的声音才构成了多样的世界。
    
      “我在极度愉悦中爆发,喷洒在她的脸上和肚子上。她将脸上的精液送入嘴里,狂暴地舔着,猩红的舌头染上了一层乳白。她的纤纤玉指拨弄着身上的精液,调和在黑色蔓藤中,组成各种灰黑色和灰白色的图案,一种新的象形文字诞生了。”
 
      …………………………
  
      “对于巴黎这样充满放荡和好奇的城市,阿波琳娜就是一颗黑钻石,一个堕落凡尘的天使,身上沾满了华丽的墨水、高雅的艺术和某些其他的脏东西。巴士底的墙外聚集了各色人等,有人想一睹芳容,有人觊觎她的财富,有人想尝尝贵族女人的滋味,还有很多受过她接济和启蒙的平民为她祈福。
   
      笔若游龙,黑色藤枝蔓延到了她的阴阜,越过了黑黝黝的灌木从,她的喘息声越来越大,墙外的骚动声越来越响。我的笔打开了她的阴唇,她的双腿在颤抖,嘴里高声呻吟,墙外传来一阵震天的欢呼声。典狱长的头颅出现在高墙上方,插在一根长矛的矛尖上被高高举起。我的笔触及了她的阴蒂,阿波琳娜发出畅快的尖叫声,我在那里写下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释放出她所有的情欲,她的高潮来临了。”


      最后这两段诉说了斗争的残酷。

      我们的历史课本上写着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征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连自由的法兰西自己也把这一天定位国庆日,可实际呢?

      著名的巴士底狱一共就关着7个犯人——4个做假证的,2个精神病和1个写小黄书的(同志们,你们是不是正在瑟瑟发抖?)。

      在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记述了“革命群众”攻陷巴士底狱之后的一幕。

      “这个人,一个干完活的厨子,来巴士底狱的主要原因是无所事事的好奇心,他只是想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而由于普遍的意见就是如此,于是他也相信这是一种爱国行为,甚至自以为应为杀死一个恶棍而得到一放勋章。他用一把借来的刀切那裸露出来的脖子,因为武器有些钝了,他没能切动。于是他从自己兜里掏出一把黑柄小刀(既然有厨子的手艺,他对切肉应当很有经验),成功地执行了命令。”

      在一个群体形成之后,群体中的个体很少能保有个性,而是会被群体思想所取代。在一些条件下,群体中往往存在狂热、盲从、冲动与轻信等特点。

      这就是统治者为什么这么害怕群体性事件,哪怕人群并不是因为反对而聚集在一起。我们都记得10年敏感词的那个地震,首都群众自发地聚集在敏感词广场,高呼着“天朝天朝”的口号,为祖国为同胞而加油祈祷,然后被驱离。一个心理群体形成之后,会做出什么事情连他们自己都控制不了。

      再说回《自由引导人民》,作为一个当时还身体健康的普通男性,第一眼看过去目光肯定是会被灰暗画面中的那两抹亮色吸引,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打赤膊的并不只是画面正中的女人,画面左下那位看起来应该是挂了的老兄,裤子也不翼而飞了。在这幅作品中我想作者应该不会想表现一个在政局变幻莫测风云激荡的年代中,一个暴露狂daywalker正在工作的时候恰巧被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以看起来应该是个死后被打劫了的倒霉蛋。

      那么问题来了,谁打劫了他?冲突中国王军是全面溃败的一方,很难想象会有心情和能力去打扫战场。所以答案肯定就是冲突的另一方,代表着“进步”力量的巴黎各界群众。

      在一个群体性事件中,每一个人都对他们所做事情的正义性毫不怀疑。但是,当正义的表达演变成暴力的宣泄时,无论哪一方都没有丝毫的资格说自己是正义的。

      所以墨汁下的女神半是天使半是魔鬼,墨汁的黑也有不通的层次,斗争中利益的牵扯决定了它从来不可能是纯洁的,专政的前面用再多的民主来修饰也改变不了它本来的含义。

       Liberté, que de crimes on commet en ton nom!
      自由,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

      再次回看全篇,读起来情绪一气呵成,如水银泻地一般,用词优美而又痛快淋漓,最后在高超的余韵中戛然而止。作者胸翻锦绣,笔走龙蛇,惊叹于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文字的驾驭力,但是意识流与象征主义在大众文学中并不讨巧,所以,在色欲之城享受寂寞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馥甄 金币 +200 征文期间,双倍奖励! 2019-11-7 13:46
  • 馥甄 +2 征文期间,双倍奖励! 2019-11-7 13:46

TOP

0
我还以为对不喜欢的作品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看也不要回呢……

原来还有“回击”这项选择。

TOP

0
年纪大了,对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包容了许多,另一方面也更加懒得辩驳。

问一句,绿帽文的那位作者,因为别人拿他的角色写了纯爱文就闭嘴了吗?认为自己写绿帽是错误的?

如果有,我要说一声牛逼。如果没有,我看不出这种所谓的“用作品回击打架”意义何在。

身为一个看客,大多数时间我并不喜欢说话,我只是认为,作为版主,在回复时用“回击”这种具有煽动力的词,是极为不妥当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17608345yc 金币 +16 呃,大家都没有恶意的,不用这么较真哈哈~ 2019-11-8 16:43

TOP

0
明白了,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他们打架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两倍于原来的素材,娱乐了你,而并不是我想要知道这种做法对于他们两个人的争论意义何在。

所以说我早就懒得辩驳了。

我想那位纯爱作者并不会因为你觉得他比键盘读者好上百倍而自豪,这实在不是一句夸人的话。

“回击”你认为是个中性词,我不反驳。但是“回击”起码得是因为受到了“攻击”吧?谁“攻击”谁了?另外,词语的使用因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身为一个键盘侠,我可以说我想说的话而不用负责,换个有公共身份的人来说说一个人应该去回击另一个人看看?比如,一个执法者?

最后,我从来不是不同意你的话但是捍卫你的权利这句话的拥护者,不知道你为啥会把它安在我身上。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17608345yc 金币 +28 征文期间,奖励双倍! 2019-11-8 18:15

TOP

0
版主留言
17608345yc(2019-11-8 18:19): 没事,你们友好讨论就好,不要带有攻击性,看你们这么想说服对方也怪累的
17608345yc(2019-11-8 18:25): 而且本身是想看看你们能说多少色文往事。话说上次留言给你是为你和写穿越的作者之间的误会跑前跑后,大体也应该知道这里的处事态度了吧,希望你能理解一下...
引用:
原帖由 微嗔 于 2019-11-8 17:22 发表


你不拥护娜娜转述的观点也没关系,但是绝对大多数读者在这里都需要也都有说话发言的权利(只要不踩到版规的雷区),这个不会因为你是否拥护而改变。
的确,道不同不相为谋。

只是奇怪,我什么时候有过不让别的读者发言的言论?

另外版主们,这些跟主题无关的争论就别加金币了吧,看起来怪搞笑的。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8 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