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IT] 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评测:精致有料的小“甜品”[60P]

0

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评测:精致有料的小“甜品”[60P]

尽管如今玩家们对于紧凑型主机的需求愈发强烈,大部分中高端显卡依旧还是以散热优先的三风扇设计为主。随着RTX 5060的推出,小型双风扇显卡终于可以登上了属于自己的主舞台了,厂商们也为定位较高的系列提供了对应的版本,其中就包括我们这次要讲到的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 8GB。



参数规格



从RTX 50系列的第一款显卡发布至今,其相较于上一代的提升幅度一直被一些玩家所诟病,而到了较为亲民的60级别时,依然有玩家抱着不太看好的心态。从官方公布的参数信息来看,RTX 5060沿用了RTX 5060 Ti的GB206核心,并在其基础上对核心规格进行缩减,大约是小了17%。即便如此,RTX 5060对比上一代的RTX 4060依旧保持着全面领先,尤其是GDDR7显存, 更是成为了显著抬高其性能下限的法宝。
此外,得益于RTX 50系的新架构加持,RTX 5060在图形处理的效率上是有保障的,带来了更好的编解码性能和更高的视频传输带宽。显卡功耗虽然增加了30W,但对于现在的电源需求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况且官方推荐依然是550W。



看回我们本次的主角。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作为一款主流级定位的非公显卡,外观设计和性能堆料都下了一定的功夫,并且提供了一键超频功能,定价来到了比官方建议零售价要高上一些的2699元。
外观与包装









双风扇版本的体积毫无疑问是要比三风扇要小不少的,一拿上手就能明显感受到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小巧。外包装的版面设计就完全延续了几位RTX 50系大哥的风格,桃粉的配色加上俏皮的潮流符号字体,很难不吸引到可爱系玩家的注意。


















按照惯例,我们先把目光放到显卡本体上。由于仅配备了两把风扇,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不带挡板的尺寸来到了231×120×49mm,完全满足SFF-Ready标准,能够塞入大部分的紧凑型机箱当中。如果真要吹毛求疵,那便是显卡的厚度没有做到两槽以内了,不过对于Ultra这个定位的系列来说,保证散热模组体积足够的优先级还是要更高一些的。另外,尽管显卡尺寸不大,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依然和大多数RTX 50系显卡一样,在背板上给到镂空设计加强散热。重量方面实测是不足700g的。
从我们多角度的展示图中不难看出,七彩虹将嘻哈律动以及涂鸦艺术几乎融入到了显卡表面的每一个角落,粉色元素负责元气满满,白色元素负责文雅端庄,两种形式呈现的“ULTRA”字样放在一起带来一种别样的视觉冲击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显卡正面的三处边角处采用了独特的工艺进行点缀,做出了透明却隐约反射着五彩斑斓的展饰效果,为原本就不俗的整体颜值再增添几分趣味感。






而这种做法在显卡的侧面同样能够看到,远远望去我们以为只是普通的淡彩渐变条带,近看才发现其表面印有"ULTRA"字样和律动线条的透明浮雕,当内部的RGB灯亮起来后才会清晰地显现出来,确实是别出心裁。



显卡的挡板处拥有四个显示输出接口,为三个DP 2.1b 一个HDMI 2.1b的常规组合,旁边还有七彩虹iGame系列的一键超频按键,按下之后核心加速频率会从默认的2497MHz提升至2580MHz。



随显卡一起的有两根iGame束线魔术贴以及说明手册,没有像高端显卡那样给到补充线材和显卡支架,毕竟只需要单8Pin供电,长度重量也都不算大,且灯光调节靠的是自家的控制软件“自在星球”。
上机效果



刚好我们手上有iGame Ultra系列的机箱和散热组合,索性就直接将它们凑一起打造一台七彩虹全家桶整机,具体配置大家可以参考上表。












虽然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身形小巧,但在iGame C25A Ultra W机箱里面依然非常搭,45度角看过去整张显卡一览无余,至于尾部空出来的位置可以放上手办,整体观感较为舒服自然,不显局促。









iGame C25A Ultra W机箱搭配显卡竖插支架之后,显卡正面的颜值得以充分展现,与机箱内部粉白的嘻哈元素更加融为一体。
显卡拆解
作为一张定位主流级的RTX 5060显卡,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做工用料又会是如何呢?我们就把它拆开看看。












显卡的散热模块由高密度鳍片 两根6mm热管 大面积铜底构成,整体做镀镍抗氧化处理,显存和供电位置贴有导热垫辅助散热。金属背板上贴有大面积的绝缘垫片与显卡PCB相隔,掏空的几处位置应该是给拥有双面显存设计的高端型号预留的。






























PCB这边的情况似乎也是一样。供电部分我们能够看到不少空焊的地方,实际总共是给到了5 2相的配置。核心具体型号为GB206-250-A1。显存颗粒是来自三星的K4VAF325ZC-SC28,速率为28Gbps,单颗容量2GB,共4颗组成128bit/8GB的规格。风扇接口整合成了一个长8Pin,两把风扇依然是独立控制。旁边有ARGB灯光接口和专属Holtek灯光控制芯片。



供电控制芯片被放置在了PCB的背面,是来自AOS的ENC0,在它的旁边是电源监控芯片——UPI的uS5650Q。
上机测试
测试平台与说明
显卡测试平台围绕当前最强游戏处理器锐龙7 9800X3D打造,以尽可能地发挥出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全部实力。主板方面我们这次用的是七彩虹 CVN X870 ARK FROZEN 方舟,与之搭配的内存自然是DDR5-6000甜点频率的产品。关于BIOS设置,我们是对CPU开启PBO Enable,内存打开EXPO,其余均为默认。电源则直接上到850W,面对RTX 5060简直是绰绰有余。对比显卡我们找来了上一代RTX 4060和RTX 4060 Ti 8GB,AMD阵营找来了RX 7650 GRE,还有Intel的Arc B580。除了Arc B580是12GB显存之外,其余都是8GB。测试时显卡是开启了一键超频的,毕竟这是厂商提供的稳定超频方案,不开就浪费了。关于测试平台的详细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下方表格。






由于我们测试时GPU-Z的最新版本仍未支持RTX 5060,因此部分信息无法显示。不过,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在开启一键超频情况下的功耗情况还是可以看到的,默认是155W,最大可以解锁至165W,这对日常性能释放以及手动超频是有一定帮助的。
基准性能测试
纯理论跑分方面,我们会以3D Mark作为显卡基准性能测试,测试项目包括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Time Spy、Time Spy Extreme、Steel Nomad、Port Royal以及Speed Way八个项目。其中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三个项目分别测试的是显卡在DX11游戏中的1080P分辨率、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性能指数,Time Spy、Time Spy Extreme两个项目则是显卡在DX12游戏中的2K分辨率和4K分辨率下的性能指数,Port Royal是测试显卡实时光线追踪性能的项目。另外还有去年推出的Steel Nomad,这是原有的Time Spy基准测试的继承者,属于新的非光追显卡基准性能测试工具。具体成绩见下表,表中所列成绩均为3D Mark显卡单项的得分。



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在这一部分的表现总体来说是令人满意的,对比上一代的RTX 4060有着近30%的领先幅度之余,还全面超越了RTX 4060 Ti。而Intel Arc B580依然在DX12的跑分项目上表现优异,但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是存在特别优化的问题的,接下来的游戏测试环节里面我们就能看到它的真实水平了。
游戏测试
在这次游戏测试环节中,我们选择了8款较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5款加测光追项目。测试过程中,游戏都会选择原生分辨率以及满足正常游玩体验的预设画质(具体参考备注),均使用游戏自带的基准跑分测试。考虑到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性能定位,游戏测试分辨率方面,光栅进行1080P和2K测试,光追则只测试1080P。
1080P光栅



在1080P光栅中,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帧数表现基本上和前面的基准跑分测试相仿,稳超RTX 4060 Ti,性能差距能拉开至10%以上。Intel Arc B580的真实水平也充分暴露了出来,在测试的几款游戏里面根本无法与RTX 5060抗衡。
1080P光追



开启光追后,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依然保持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在《刺客信条:影》中RTX 4060 Ti的表现是优于RTX 5060的,很有可能是GB206-250的核心数量相对偏少导致。不过,在这种帧数下,相信大部分玩家都会开启DLSS去玩,RTX 5060这时就能够凭借独占的DLSS 4技术将略微落后的原生帧数差距以及降低的画面效果弥补回来,后面我们再来详细看看。
2K光栅



换到2K光栅后,几款显卡面对《刺客信条:影》、《赛博朋克2077》、《怪物猎人:荒野》和《黑神话:悟空》时表现稍显吃力,没能突破60帧的流畅线,更不用说将画质拉满了。值得注意的是,Intel Arc B580凭借着12GB的显存优势在《消逝的光芒2》和《赛博朋克2077》中冲到上来,与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拉近的差距,也表明了如今8GB显存可能会面临不够用的情况。
DLSS4性能表现
从前面的测试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主战场更多会是在1080P分辨率下面,因此我们的DLSS4性能测试就在此基础上去进行了。游戏方面我们选择了《赛博朋克2077》、《毁灭战士:黑暗纪元》和《宣誓》这三款。









在DLSS 4的辅助下,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能够将1080P游戏体验直接拉爆,帧数非常轻易就能冲破100帧的大关,高刷显示器也能充分发挥其性能。可以说,RTX 5060达到以往60级别显卡从未达到的高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畅玩1080P游戏。
温度测试
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是在开放式平台上进行温度测试的,测试时的室温约为25摄氏度。在记录功耗数据的同时,我们也使用GPU-Z中的Log to File记录下了显卡在3DMark Speed Way压力测试以及待机时(待机功耗则是在进入系统后显卡负载趋于相对稳定时记录)的风扇转速、GPU核心温度数据。






作为一张双风扇小卡,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散热堆料多多少少是受到空间的限制,不过在我们的满载测试当中,其GPU核心和显存温度最高点分别还是能控制在64℃和68℃以内,在这个过程里,显卡的风扇最高转速为1821 RPM。待机时,由于风扇默认开启了智能启停功能,GPU核心和显存温度呈缓慢上升的态势。
功耗测试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手中的PCAT套件,分别精确地测量显卡PCIe、外接电源接口功耗。



七彩虹iGame RTX 5060 Ultra W DUO OC的供电接口满载峰值功耗最高来到了170W,不过平均下来是155W左右,基本符合小幅超频后略高于145W TDP的水平,而忽略间歇功耗波动的情况下,待机功耗方面平均在11W左右,这点和RTX 4060差不多。
噪音测试
接着为测试平台换上了猫头鹰NH-P1散热器和酷冷至尊 X Silent EDGE PLATINUM电源这对无风扇组合,尽可能地减少其余配件噪音的影响,再放进了环境噪音小于10 dB(A)的消音实验室进行测试,手动调节风扇PWM数值还原显卡满载状态下的最高转速——1821 RPM。






我们在距离风扇进风面30cm的距离测得显卡的噪音值为37.7分贝,这对于一张双风扇小卡来说算是很OK了,且这个程度日常使用基本上会被其他配件的噪音覆盖掉。
软件超频体验
七彩虹在自家的控制软件——自在星球里面集成了超频功能,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在一键超频模式下,我们能够看到可以进一步解锁显卡的功耗上限。






为此,我们简单把核心频率提升250MHz、显存带宽拉满、功耗限制放到最宽,经过20秒的安全时间验证后成功应用。在3D Mark的Speed Way测试当中,分数提升超过了400分。需要注意的是,手动超频有可能会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日常使用建议还是优先使用官方的一键超频配置。
总结



从以上测试的情况来看,我认为RTX 5060的表现是要比预期要好的。它在完成了对RTX 4060的迭代任务的同时,也完胜了RTX 4060 Ti 8GB。尽管首发价格与功耗同比小有上涨,显存容量维持8GB不变,但凭借较为出色的基础性能表现以及DLSS 4技术的加持,足以令其在目前的2500元价位段站稳脚跟。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30 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