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青葱校园] 【关于我和被胁迫的学霸的故事】(有足控情节,微肉)

0

回复 3楼 的帖子

同更喜欢纯爱,凌辱类的看多了也会审美疲劳啊,尤其是凌辱类的男主让我爽完之后总会心生厌恶。不过楼主是不是太便宜男主了,这么快就让女主献身了,不应该增加一点女主的抗拒程度以示对男主胁迫女主的惩罚么?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4 认真回复,奖励! 2021-1-30 10:01

TOP

0
又看了一遍全文,话说这个纯爱吧……其实也不怎么纯爱,男主对女主明显是算计多过真心啊,日常相处中完全是男主占女主便宜,基本没为女主付出过什么,女主倒是傻乎乎的喜欢上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男性……总之感觉更像是无良大叔诱拐无知少女,纯爱什么的……现在对纯爱的要求都这么低吗?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6 认真回复,奖励! 2021-1-30 10:02

TOP

0

回复 7楼 的帖子

心理学效应又不是不能累加的,吊桥效应是手段,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症状是目的,两者间并不冲突,从女主被胁迫然后在被胁迫的过程中“爱”上男主的情节发展来看,这其实很。不过现实中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个名词被滥用的厉害,甚至就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到底能不能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心理疾病都是有争议的,主流心理学对这个名词并不认可,在主流心理学看来,相关的心理现象完全可以用人对自我行为的合理化倾向来解释:当被暴力控制而无法挣脱的时候,被害人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被迫听命于胁迫者,内心感受与行为方式的不统一让被害人感到很痛苦,但为了避免损失又不得不实施非自愿的行为,为了缓解这种精神上的痛苦,被害人只能“说服”自己的大脑改变自己的认知,将自己的行为动机由“被迫”修正为“自愿”,从而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防止自己的心理痛苦加深;当被释放之后,被害人的意识深处其实是清楚自己在被胁迫期间实施的行为是和自己的真实意愿相背离的,但是有很多人会更重视所实施的行为本身而不是被胁迫的前提,或者是在公众的关注下对自己的过错难以启齿,总之他们都需要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心理动机,否则他们会被迫沉浸在自己最不愿意承受的痛苦之中。我对心理学只能说是略知皮毛,但在我看来用“自我行为合理化倾向”来解释这种现象要比用内涵不明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指代这种现象合理得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28 认真回复,奖励! 2021-1-30 18:17
  • 逍遥夢 +1 认真回复,奖励! 2021-1-30 18:17

TOP

0

回复 7楼 的帖子

再者在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绑架案的场景中利用吊桥效应的情况也很多啊,比如在警察用可能波及到人质的方式实施解救时,胁迫者对被害人的“保护”往往会对被害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再比如被胁迫本身就会让人感到危险和心跳加速,从而产生更剧烈的情感波动。不能因为女主对男主产生好感的过程中有吊桥效应这一因素的参与,就忽略男主主要依赖于胁迫手段控制女主的事实,如果将斯德哥尔摩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疾病的话,女主的心理变化无疑是符合这一疾病的特征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逍遥夢 金币 +10 认真回复,奖励! 2021-1-30 18:17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30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