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盛唐风月(12月26日 更新至"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群情激愤”)

0
  第八百三十五章 磨刀霍霍

  
      东都洛阳宫中书省政事堂中,三位宰相坐在一方长案两侧,细细斟酌着各地的奏疏。

      张九龄和裴耀卿分掌中书省和门下省,彼此对坐,李林甫则是坐在张九龄下首。然而,在中书门下供事的五科小吏,却没有一个敢小觑李林甫。

      自开元以来,政事堂有三位宰相的格局素来很少见,当年最有名的一次,张说就是在张嘉贞和源乾曜之间横插一杠子,将张嘉贞赶出了政事堂。而如今若非张九龄和裴耀卿彼此关系颇为融洽,说不定早就被李林甫后来居上了。这位礼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被天子召见的次数,竟是丝毫不逊色于张裴二人!

      “是朔方杜君礼的奏疏。”

      中书门下的小吏整理奏疏,素来都会按照天下诸道州县分门别类,其中,各大边镇又是另外一摊子。因朔方乃是刚刚换将,张九龄最关心的自然就是这个,看到杜士仪的奏疏就先挑了出来,一目十行扫过之后,他便欣然递给了对面的裴耀卿:“焕之,你看看。”

      李林甫对于张九龄这一习惯性的举动丝毫不动声色,并不计较其舍近求远,宁可隔着一张长案先递给裴耀卿去看,只是若有所思地盯着自己手中另一份奏折,仿佛极其专注。一直等到裴耀卿看完又命人送了给自己,他接了在手后,方才仔仔细细浏览了起来。虽则是面色纹丝不动,可面对其中内容,他却是暗自惊怒,亏得他城府深沉,到最后却只是笑了一声。

      “果然不愧是杜君礼,上任之后便让李神重用的这些幕府官倒戈一击,这叶文钧的人缘也未免太糟糕了!”李林甫语带双关地刺了一句后,便轻描淡写地说道,“只是,那来圣严率众出首叶文钧昔日罪责,杜君礼却又奏其失察之罪,他就不怕惹得下头天怒人怨?”

      “身为节度判官,佐理节度使,监察文武本也是分内之事,叶文钧劣迹已非一日,来圣严自然有失察之罪,杜君礼所奏并不为过。”裴耀卿用中指轻轻叩击着凭几,继而颔首说道,“杜君礼又不是第一次独当一面,应不会轻易激起下头反弹,而且削来圣严官秩,以白衣检校节度判官戴罪立功,此等处分正合适,对于朔方其他文武也是警戒。”

      “不错,节度幕府官为文职,杀一儆百效果不错,再加上武将大多刚愎,若贸贸然从军中下手,只会激起兵变。杜君礼此举算是稳妥,所奏亦是精当,便按照他奏请处分吧。”张九龄也表示了对杜士仪此举的支持。

      见张裴二人已经态度鲜明,李林甫自然无话。果然,等到他们见了天子,对于杜士仪所奏之事,李隆基也没有异议,当即便吩咐中书舍人孙逖拟定制书,门下须臾即过,竟是当日便送去了朔方。可傍晚回到家中时,李林甫就再没了人前那笑吟吟的表情,阴着一张脸异常可怕。

      别人不知道信安王李神和武温奋之间是怎么回事,他却是早就一清二楚。是武温奋的那个信使贪图主人的赏赐,又为了能够回去交差,于是利诱了李神深信不疑的掌书记叶文钧伪作李神书信,结果事发之后,就把李神一块给带了下去。那位信安王倒是知道势不可违,也未作抗辩,可杜士仪去接任朔方节度使后第一件事,竟是直接寻了这么多罪名把叶文钧直接给发落了,这分明是向李神示好,向其旧部示好!

      而且,竟然到任十数日便让来圣严这个李神信赖的来圣严归心,不但连同其他人出首来圣严,而且为此削官秩都绝无怨言,又给了杜士仪异日为其请功的余地。这等软硬兼施的手段,真真是已经炉火纯青了!

      “没想到朔方虎狼之地,杜十九竟仍然能够游刃有余!不过,文官易降,武将难服!”

      在自家书斋中自言自语了一句之后,李林甫便唤来一个心腹书童,命其代笔书信一封,等严严实实封口,他就又叫来了一个从者,将书信递了过去:“立时快马加鞭,送到朔方灵州!”

      那从者是常跑朔方这条线,将信函放在怀中贴身藏了,这才问道:“家翁可要等其回文。”

      李林甫想都不想便摇摇头道:“不用他回文,就是写上一万字,也不如一次真正的成功来得要紧。”

      那从者应声而去,不多时,门外便再次传来了一个声音:“家翁,嗣楚国公处前来报讯,说是喜得贵子,请家翁若是有闲,三日后前去吃酒!”

      自从彻彻底底搭上了惠妃这条线,李林甫也用不着姜度的母亲楚国夫人从中牵线搭桥了,而且他如今位高权重,姜度固然为表弟,可身上只有闲散官职,他也未必有空时时理会。可是,姜度这人虽吊儿,自7当,有时候眼光却颇为犀利,最重要的是,姜度和杜士仪一直都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他也需要这个表弟为他探听一些消息。故而李林甫只是沉吟片刻,便出声说道:“回复嗣楚国公,就说我届时必定到席。”

      杖杀了武温奋,同时株连了众多大臣,其中甚至有信安王李神和广武王李承宏这样的宗室,朝中某些趋势仿佛暂时得以遏制。然而,宫中的暗流却丝毫都没有平息过。天子杀了武温奋,这让太子李鸿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可株连了那么多人,武惠妃却纹丝不动,这简直让李鸿大失所望。

      而并未伤筋动骨的武惠妃,却仿佛停止了从前磨刀霍霍向东宫的所有举动,仿佛心灰意冷了一般。

      这一日,寿王李清和寿王妃玉奴联袂拜见,她端着笑脸接见了儿子儿媳,对他们嘘寒问暖好一阵子,当玉奴提到玉真公主今日正在宫中,打算前去拜见时,她当即想都不想便答应了。她本还要催促李清同去,可李清却扭扭捏捏说是有话要对她说,她只好派了心腹婢女瑶光随侍玉奴,等人走了,这才沉下脸对儿子喝道:“那么多长公主,只有玉真最得陛下欢心和信赖,而且又是你嫡亲姑姑,你陪着杨氏去见她是应该的,推三阻四干什么?”

      “阿娘,太真和她那师尊从前朝夕相处,如今婚后说不定有什么私密话要说,我去杵在JgJI,干什么?”一句话说得武惠妃脸色稍霁,李清便满脸堆笑地在武惠妃身侧屈膝跪坐了下来,“阿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您就要多一个孙儿了。”

      “什么!”武惠妃顿时大吃一惊,随即又惊又喜,“这么快?杨氏这才过门一个多月,哪个御医诊出来了?这么早就能看出是男是女?”

      面对母亲这样的反应,李清不禁有些尴尬。他干咳了一声,这才小声说道:“不是太真,是王府中一个媵妾……”

      话还没说完,武惠妃登时大怒:“胡闹!我费尽心思方才为你娶得杨氏,你竟然在这当口还有心只顾着那些媵妾?”

      “阿娘,太真听说之后都心平气和的,你恼什么!”李清顿时不乐意了,“就算是庶长子,那也是我的儿子。阿爷从前还不是未曾有过嫡子?”

      一句话噎得武惠妃心里发慌,可是,听到玉奴心平气和,她总算顺过了心头那口气,可仍旧忍不住恨铁不成钢地数落了儿子好一番。李清面上唯唯,心中却大是不以为然。玉奴最爱的不是音律,便是乐谱,他和她根本说不到一块去,好在既不来管他,也不拈酸吃醋,他自然也就无所谓了。横竖虽为夫妻,大家各过各的,却也逍遥自在。等到掣出去看宁王和宁王妃这对养父养母的借口从母亲那溜出来,他早就把玉奴给抛在脑后了。

      而武惠妃送走了儿子,那张脸就一下子沉了下来。她实在是不知道,自己千辛万苦方才保住了这第一个儿子,宁王夫妇也算是对其照拂得不遗余力,可怎么就让李清成了这样一个不成器的样子?哪怕做出个琴瑟和谐的样子给玉真公主看一看,在目前看来,那也显然是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的!

      时隔月余再见到玉奴,见其那发髻样式无不是已婚妇人,玉真公主只觉得心下说不出什么滋味。今日她特意带了固安公主一同入宫,正是得知李清会入宫来见惠妃,打定了主意要借此见上心爱弟子一面。可如今玉奴来了,李清却连影儿都不见,她打心眼里对这个算得上是半个女婿的侄儿没有多少好感。眼见得固安公主拉了人到面前又是端详又是问话,而玉奴一如往日一般笑意盈盈,仿佛全无半点变化,她忍不住更加心疼了起来。

      “他对你如何?”

      “师尊就不用担心我了,我已经和十八郎说了,以后随时可以出府去看你。”玉奴一边说一边还俏皮地眨了眨眼睛,暗想我才不会对师尊说,那是因为他那媵妾有子欢喜万分,我顺势提出这个交换条件,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见玉真公主果然因此大喜没顾得上其他,她自然就哄了许多其他的话,浑然没注意一旁的固安公主看着她们师徒若有所思。

      等到这一番短短的团聚之后,固安公主随同玉真公主出了宫回到安国女道士观后,辞过玉真公主回到居处,她就对张耀说道:“看来,寿王李清和玉奴只怕是面和心不合,过不到一块去,这桩婚事一如我当初料想一般,本就不可能琴瑟和谐的,惠妃真真害人不浅!当初杨家上上下下全都巴望着这番富贵,玉奴为了他们,不肯死遁,可如今事情已经到了这份上,又有公孙大家的例子在前,而杨家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要说服她总算能容易一些。如今先给惠妃加一把火吧!你去找赤毕,让他设法找个神异道士举荐给陛下,然后让那道士说,陛下得天眷顾,是大唐诸代天子中寿数最长的,少说还有三十年寿数!”

      张耀领命而去,黄昏方才归来,道是赤毕已经受命,可正在此时,外间突然传来了霍清的声音。

      “贵主可在?王屋山阳台观司马宗主从者十万火急地赶了过来,说是宗主有请!”(未完待续)

TOP

0
  第八百三十六章 生死之间跨一步

  
      王屋山乃是道教名山之首,历来隐居其中的道士不计其数,而且因为此山位于河洛,就和嵩山一样,但凡天子宠信的道士,往往都会在这山中兴建道观,而如同司马承祯这般甚至有公主拜于门下的,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这位茅山上清宗的宗主历来闲云野鹤,不问国事,不理纷争,甚至还一度带挈得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都在山中阳台观一住就是数月甚至半年,而且所著典籍精到,一手书法更是独步天下。

      他用三种字体手书的《老子道德经》,现如今已经由天子命人刻为石经,而种种著作亦是无论儒道皆有珍藏。

      故而玉真公主得知司马承祯相请,也顾不上究竟为了什么,亲自给天子上疏一封,就带着固安公主急急忙忙赶去了王屋山。可是,等她到了山脚下,却和一路人马不期而遇。等到问过来路,发现竟然是王容,她不禁为之愕然,随即立时邀了人同车。

      “玉曜,你什么时候到洛阳的?”

      “我本打算过了正月,便到洛阳一探师叔和阿姊,可谁曾想正在家中便得司马宗主派人送信,说是想要见我。我也不清楚究竟所为何事,就把广元和蕙娘幼麟交托给了阿爷,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没想到会这么巧。”王容歉意地对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欠了欠身,随即便问道,“师叔和阿姊难道也是……”

      固安公主当初在云州见过司马承祯,对于这位老道竟敢大喇喇带着两位金枝玉叶和玉奴往边境来周游,而且后来还准确断定了云州的那一夜大雪,她一直都颇以为神异。而且杜士仪在陇右鄯州的那一次,一支火箭竟是射出了半空惊雷之声,甚至一度惊动天子,她就更是在心里犯嘀咕了。如今见司马承祯不但派人去请了王容,而且还偏偏让她们在山脚下巧遇,她不得不认为,老道士说不定真是能掐会算的活神仙。

      “师尊为人,素来不喜欢兴师动众,这次看来是真有什么事。”

      玉真公主顿时有些心乱,可等到一行人最终来到阳台观后观星台上,见到那个熟悉的年迈身影于正月寒风中背手挺立在石质栏杆旁,怎么也应该身体健朗时,都不禁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玉真公主嗔怒地叫了一声:“师尊,你突然把我们全都召集了来,真是吓死我们了”

      已经年近九旬的司马承祯回过头看了众人一眼,却是笑吟吟地捋着胡子道:“这几日夜观星象,心有所感,所以就请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来陪陪我这老道

      “都是送信的人不肯说清楚,我问了几遍,他就是含含糊糊,我一路紧赶慢赶,心里别提多忐忑了。”就连王容这会儿也觉得心有余悸。要知道,当初对杜士仪多有提携帮助的那些长者,源乾曜和杜思温都已经故去,宋憬闭门谢客养病,只剩下卢鸿和杜思温了。

      “别说去你那的信使了,就连给观主和我送信的司马黑云,素来多实诚的人,这一次也是语焉不详。”固安公主长长舒了一口气,放下心事之后,连说话都畅快了不少,“不过,我倒是好奇了,宗主夜观星象,到底有感于何?”

      “夜观星象,内感自身,我深知阳寿也就这几日了,故而方才急急忙忙要见你们。”这种最最严肃沉重的话题,司马承祯却用极其随便的口气说出来,就仿佛吃饭喝水一样习以为常,他仿佛没看到三个人那瞬间僵硬的脸,气定神闲地朝她们走了过来,“坐忘修身养气,对于生死之间的某些东西,总比寻常人多些感觉。我都已经快九十了,虽比不上那些活神仙,却也已经知足。更何况,倘若能够在生死之间跨出那一步,我这辈子也就不曾虚度。”

      听到这里,玉真公主终于意识到,司马承祯不是在开玩笑,而是说真的。那一瞬间,难以置信的她险些难以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亏得固安公主在旁边搀扶了一把。想到先自己而去的胞姐金仙公主,想到已经嫁人的玉奴,再想到司马承祯这淡漠生死的态度,她只觉得眼睛和心里全都一片酸涩。

      固安公主到底对司马承祯没有那么多熟悉和了解,见王容同样是给惊呆了,她不得不重重咳嗽一声,这才开口问道:“宗主此话当真?”

      “嗯,你们如果不信,也可以当我这老道在骗人。”司马承祯莞尔一笑,这才对始终默然不语的司马黑云颔首吩咐道,“把我那些东西取来。”

      大冷天也不叫三人进屋,而是吩咐把东西从里头拿出来,固安公主不禁越发觉得蹊跷。须臾,就只见司马黑云抱着一个偌大的木箱子出来,举重若轻地放在了地上。他看了一眼,打开箱子后,将里头一包素绸包裹的东西双手呈递到了玉真公主面前,见这位金枝玉叶犹自不肯接,最后还是固安公主接了过去,他便转身回去,又从箱子里拿出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送到了王容面前。

      心情异常复杂的王容僵硬地接过册子,低头一看,见上头赫然是丹火经三个字,她登时想到了杜士仪离开鄯州前,让自己秘密安置好的那两个炼丹道士,竟是忍不住翻开了册子,不消去看字里行间写了些什么,只看其中那些配图,她就立刻明白了过来。

      可不是杜士仪让人试制火药时也捣鼓过的某些设备?司马承祯怎会知道杜士仪的心思?

      司马承祯看到了王容那惊疑的目光,宽容地笑了笑道:“二十年前,我和君礼在嵩山雨中相遇,一场借伞之缘,一直延续到了如今,他心思细密,本该问我的事却无只言片语,我怎不知道他心思?他虽为边镇节帅,却不乏悲天悯人之心,所以我才把这本当年师尊从一无名方士手中得来的丹火经送给他。你日后见着他时,记得转告一声。他早年便知道灭蝗,知道推出线装书以及桌椅等等利民之事物,今后也请不要忘了自己的本心。”

      王容尚不及答话,玉真公主已经在固安公主的帮助下,打开了手中那个素绸包袱,见其中亦是几本书,她不禁有些茫然地抬起了头来。

      “无上真,你贵为公主,尊贵无匹,我也没什么好留给你的,不过是几部这些年所成的手稿,一些修身养性的道书,仅此而已。太上忘情的境界,你不可能做到的,不要勉强自己。即便不可为情侣,亦可为交心知己。”

      司马承祯说着突然对固安公主微微一笑:“元娘,你性子坚韧,胜似男儿,日后还请多多照拂无上真。”

      交待完了这些,司马承祯便对司马黑云打了个手势,就只见后者从怀中掏出一个火折子,竟是将那还乘放有其他物事的木箱就此点燃。也不知道他在点火之时是否倒了什么不明的东西,那火苗顷刻之间高高窜起,须臾就将木箱子完全吞噬。而司马承祯则是闭目默默祷祝,许久才再次扶着栏杆,转身看向了那阴霾重重的天空。

      “生死之间,是寂静的虚幻,还是轮回的起始,抑或是……”

      听到司马承祯那低低的喃喃自语声戛然而止,一直都分神留意他的司马黑云不禁一个箭步赶上前去,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眼见得自己跟随了几十年的主人就这么倚靠在了他的怀中,双目似闭非闭,嘴角还有一丝笑容,哪怕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他,也忍不住心头咯噔一下,颤抖地伸出手去探了探那鼻息,最终僵立在了那儿。

      他这突如其来的动作,玉真公主固安公主和王容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可直到他面色黯然回过头来,她们方才意识到出了什么事,一时全都呆若木鸡。等到反应最快的固安公主手忙脚乱唤来张耀和霍清,将玉真公主先送到了房中暂歇,王容方才竭力吐出了一口郁气。

      这一起一落,实在是太突然了

      在三个女人看来,司马承祯的骤然羽化着实让人措手不及,可阳台观上下却仿佛早有预备。尤其是司马承祯嫡传弟子李含光早些日子就赶了过来,此刻立时接过了治丧以及向朝廷报丧的任务,反倒使得司马黑云这个心腹从者无所事事了起来。

      这一日晚间,他来到了王容的居处外求见,等见到眼睛微微红肿的王容时,他沉吟片刻便开口说道:“夫人,宗主除却刚刚当着人相送的那本册子,其实还有一物留给杜大帅。”

      “宗主还有遗赠?”

      见王容面容惊愕,司马黑云便捧出了一个盒子,打开来之后,其中赫然是两个两寸来高的瓷瓶,面色复杂地呈给了王容:“司马宗主说,公孙大家去岁年底故去,一时让人黯然叹息,然则她终究并非朝野不可或缺之人,弟子数十,皆已成名,故而无人置喙。可如果换成了别的要紧之人,那就不一样了。一个个御医来来往往,未必就看不出端倪来。还请夫人留着此药,也许他日能够有些用场。”

      这一刻,王容只觉得一颗心猛地一跳,几乎差点从胸腔里头蹦了出来。公孙大娘的死遁是固安公主策划的,她也只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可远在王屋山阳台观的司马承祯又怎会知道?而且,这遗赠的药,莫非是……他日可教御医也看不出破绽的东西?

      司马黑云深深行了一礼,这才低声说道:“宗主游戏人间,时而会悄然出山入世,少有人知,故而能察旁人所不察之处。宗主故世后,我会结庐守墓,终世不出,就此别过夫人了,代向杜大帅问候一声。”

TOP

0
  第八百三十八章 备战防胡

  
      和二十多年前张仁愿两个月之内筑成的西、中、东三座受降城相比,灵州灵武城也同样有受降城的别名。倒不是说灵武城也是特意筑起的受降之城,而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此大会铁勒诸部,受天可汗尊号,并设置了铁勒诸羁縻都督府及州。尽管天可汗的威名早已是过去时了,可自开元以来,朝政政治清平,名将辈出,无论是对奚和契丹,对突厥,还是对吐蕃用兵,大抵是胜多败少,这也使得灵州军民说话时,更喜欢用受降城来自称灵州。

      节堂聚将议事之际,就连经略军副将谢智亦是如此。此时此刻,听得突厥左杀有用兵朔方的野心,他不禁嗤之以鼻。

      “如今我受降城驻兵将近三万,固若金汤,就连当年毗伽可汗打得铁勒诸部东奔西逃时,也不曾动过这里的脑筋,他何来这等胆量?去年他们倒是曾经打过奚族和契丹的主意,满心以为幽州张大帅才刚擒杀了可突于等人,于是可以拣软柿子捏,可结果呢?结果就是被奚族和契丹联手臭揍了一顿”

      谢智人和其名大相径庭,与其说他不喜用谋,还不如说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故而李炜出兵,他常常领兵为先锋,接敌之后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分出胜负。此时此刻,他轻蔑地讽刺了一番突厥的那一场大败,这才气定神闲地说道,“如今东、西、中三受降城皆在大河北岸,屯田绵延千里,三地戍守的精兵加在一块,足有两万余人,御敌绰绰有余。倘若突厥真的来犯,这三地互为犄角,足可立足不败。但大帅既是担心突厥生事,我愿请命,领三千兵马为游击。”

      所谓游击,便是谢智打算领三千兵马作为机动部队,策应河套以北那三座受降城的守御,而且更侧重于击敌。

      杜士仪见谢智出言狂妄,却并没有贸贸然打断,而是又看了一眼李俭。果然,连日以来李俭靠着李炜之前为他引荐的几员将领,已经渐渐对经略军有了几分掌握,可对于谢智这样一个刺头却未免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刻虽恼怒,却还不得不出言转圜。

      “大帅,谢智既所言三受降城互为犄角,守御有余,那便不妨以静制动…

      李俭这话还没说完,谢智便嘿然笑道:“以静制动不过一句空话,突厥兵袭之时,疾如风,烈如火,若只是守御,则春耕耽误,屯田被毁,这一招简直比绝户计还狠。我所言领兵游击,并不止是空耗钱粮,却也是为了扬我朔方军威大帅继任之初,曾经校阅兵马,又观军中大比,可是,把兵马拉出去方才是真正的操练。平日战阵再整齐,花架子再好看,那又有什么用?要想真正让突厥人打消那点小心思,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便得先示敌以威”

      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就被谢智给钻了空子,年纪不小的李俭登时越发觉得这个副将不好节制。相形之下,经略军正将曹相东却一直保持默立的姿势,哪怕谢智大放厥词也并未支持或是反对,直到发现李俭朝自己看过来时,这位同样已经五十开外的沙场老将方才重重咳嗽了一声。

      只不过是一声咳嗽,本还打算继续说下去的谢智顿时悻悻住口。这时候,曹相东方才恭敬地向杜士仪躬身行礼道:“大帅,谢副将所言固然有些逾矩,其中却也深合兵法之道。突厥自从前年年底更立了可汗,至今已经一年有余,内部始终争斗不休,而扰边之举也确实常有。正当他们这虚弱之际,若是我大唐竟是不像往日一般强硬,而是仅仅被动守御,显得软弱了,反而更容易被他们有机可趁。更何况……”

      他说着稍稍一顿,随即方才露出了一口保养得极好的牙齿:“康待宾之乱也已经转眼十多年了,当年那些从逆的胡户都被陛下安置到了河南和江淮一带,说是这些年改过自新,一再联名上书请求迁回来。虽则陛下始终没有允许,可也不能担保回头不会心软。这些胡人和突厥藕断丝连,倘若不能在他们迁回来之前,显示我大唐军威,日后还有的是乱子。”

      听到这里,杜士仪已经知道,经略军中这一双正副将,此刻看似一个冲动,一个稳重,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他看了一眼其他偏裨将校,见每个人都沉默不语,仿佛对此毫无异议,他便从善如流地颔首说道:“既如此,此事子严去与曹谢二位计议停当,再来报我。”

      此桩大事之后,接下来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调整,李炜昔日所领精锐牙兵全数重新归入经略军,按照昔日功劳升赏不等,其中升任队副队正旅帅的竟是有几十人,由李俭另外挑选五百人另组牙兵,杜士仪却没有另行指定将校统领,而是命张兴亲自操练,又令虎牙佐理。不过涉及这区区五百人,上下将佐既然毫无异议。可等到退出节堂散去的时候,谢智走在曹相东身后,便忍不住轻声说道:“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你的话太多了”曹相东头也不回地斥责了谢智一句,听到其果然立刻闭上了嘴,他方才淡淡地说道,“牙兵护持节度左右,任凭是谁出任节度,总要这支兵马掌握在手中方才放得下心,更何况原有的牙兵多有升赏和犒赏,也是皆大欢喜。而且出兵的事十有八九已经准了,你还啰嗦什么?”

      被曹相东骂了一句啰嗦,谢智也只是微微恼火地嘀咕道:“我只是瞧不惯小杜才多大年纪,就突然来接信安王的权。老曹你可别告诉我,在信安王解任之前先行调走的都知兵马使老郑,还有经略军另外一位副将是怎么回事,你都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先剪除了信安王的臂膀,如此信安王即便有什么异心,那也得掂量掂量。可咱们都知道,信安王虽战功彪炳,却始终对陛下忠心耿耿,故而你看信安王走的时候多利落?至于如今小杜到任,手段高明狠辣,叶文钧是什么人?一个徒有文采的文士而已,他倒台关我们什么事?来圣严自己被罢黜了所有官秩却还无怨无悔,你替他抱什么不平?他没办法收拾我们。没有统兵之将,小杜拿什么去打仗?再说,我不是说过,朝中有人对我们很期许。”

      一席话听得谢智哑口无言。正当他好容易想到说辞想要再开口的时候,前头的曹相东突然停下了步子转过身来,他一个收势不及险些撞到了对方身上。而这时候,曹相东却是压低声音,声色俱厉地又说出了一番话。

      “我们又不是郭英又那等不知天高地厚,一味狂妄大胆的家伙,没有那样天大的把柄给人抓,只要你这次出去能够建功立业,谁能奈何?当初信安王到任也得重用我等,如今我在朝有了靠山,小杜难不成还敢激起兵变?朔方可不比陇右,没有那么多位子让他腾挪。小杜纵使有老李相佐,来圣严等人兴许也真的肯佐助于他,可经略军可没那么容易掌控。他变不出第二个王忠嗣来”

      这最后一句话方才是点睛之笔。谢智登时眼睛一亮,心领神会地重重点头

      别人都能看破的软肋,杜士仪又何尝不知道?要变出第二个王忠嗣来确实困难,可既然发现了郭子仪,他就算不想揠苗助长,可如今被人逼到了朔方节度使这梁山上,也当然得试一试。更何况,郭子仪如今这年纪,已经不是什么幼苗了,只是缺乏相应的机会。因此,他心里自然颇有计较

      节堂议事之后,他便马不停蹄召见了那些闻讯而来的胡酋。朔方之地聚居的胡酋,势力最大的是当年铁勒九姓的残部,也有其他突厥降户,而昭武族姓的粟特人,在大部分被迁徙到河洛江淮之后,也还残留了数千之众。所以各种各样的小部落,各式各样的胡姓异常复杂。就连初来乍到紧急翻阅了众多文牍的张兴高适和王昌龄,也只记得一个大概。

      而深悉此情的来圣严因为曹相东谢智所请用兵之事,已经去忙活那一头了,而杜士仪既然没有招来其他僚佐,他们三人也只能打叠精神相陪。

      然而,胡酋们卑躬屈膝的态度却渐渐打消了他们最初的警惕和提防,而且大多数人都能说一口或生硬或流利的汉语。而即使他们偶尔用自己的胡语交流,这些年来连续外放,各种语言学了个精通的杜士仪也根本用不着一旁的译官翻译,轻易就能获知。

      这会儿,一个胡酋见杜士仪谈吐温和,便极其谦恭地说道:“大帅威名从前就有所耳闻,可一直没能一见,如今大帅节度朔方,我等附于麾下,真是不胜荣幸。今日能够面见大帅尊容,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我的舅父以及族人,当初被大逆罪人康待宾、安慕客、何黑奴等人裹挟,被安置在江淮已经有十多年了。他当初就已经是五十出头的老人,我只希望他能够在死之前归乡。大帅,十多年的远离故土,不管有什么罪都应该已经赎了,请大帅发发慈悲吧”

      说到这里,他竟是悲悲切切跪了下来

TOP

0
  第八百三十九章 仆固怀恩

  
      一个胡酋起了个头,其他胡酋亦是有不少伏拜于地,泣泪交加地恳求。

      杜士仪情知当年随同康待宾叛逆的,大多乃是昭武九姓的族民,也就是粟特人。其中康待宾出自昭武九国之首的康国。当年,昭武九国被突厥击破之后有所分裂,其中迁徙到葱岭以西的康国石国等西域诸国,如今被大唐分封为康居都督府等,由安西大都护府统辖,内附大唐称臣;还有一部分则是依附突厥,而后随着颉利可汗降唐而内迁入塞,定居朔方之地的,就是这批人了。而其余的,散居碎叶镇、伊州、肃州、敦煌等等各地,其中商人尤其多。

      而一些粟特人时而依附大唐,时而叛投突厥,首鼠两端的例子不在少数。康待宾昔日被突厥撵得如同兔子一般仓皇投奔大唐,而后却又勾结其他昭武九姓胡酋背叛大唐去投突厥,不啻是最最忘恩负义的典范。当然,在历史上不远的将来,还有另一个冒了昭武族姓,险些席卷天下的安禄山。

      因此,尽管杜士仪刚刚面色温和,可此时此刻却俨然沉下了脸,不悦之色溢于言表。

      这时候其他事不关己的其他胡酋之中,却有一个年轻人轻蔑地冷笑了一声:“十多年远离故土?叛逆之罪岂是等闲,饶过他们的性命就已经是陛下的恩德了更何况,河洛以及江淮都是土地肥沃的地方,又不是远窜岭南这等苦地,还叫什么委屈现在委委屈屈如同妇人似的,当年起兵的时候怎不想清楚

      其余胡酋大多年已四五十开外,毕竟来谒见这种大事都生怕年轻人不牢靠,再加上想要恳求杜士仪出面转圜,故而都是族长乃至于长老出面。可那年轻人却不过二十五六光景,人亦是英挺俊伟,即便在讥讽了别人之后招致怨怒的目光,他也怡然不惧,反而还对杜士仪从容一礼。

      “杜大帅请不要怪我话说得露骨难听。在我看来,令行禁止,不但治军如此,治民也同样当如此。不是说一句已经知道痛悔就可以一笔勾销前事的,军中还有戴罪立功之说呢,这些人若只知道请饶恕宽宥前罪,却又没有建立寸功,何德何能让杜大帅为尔等上书请求转圜?”

      刚刚在节堂时要应付那些骄兵悍将,如今又要敷衍这些各怀鬼胎的胡酋,杜士仪面上固然不显不耐,心里却乏味透顶,因此,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胡人让他不知不觉生出了兴趣。而事到如今,他也隐隐听了出来,此人话固然说得难听,却也为求情者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那就是要求宽宥,首先总得先拿出必要的行动来表示诚意

      杜士仪听得出来,刚刚跪地相求的那些胡酋年老成精,又怎会听不出来?可他们事先早就商量好了,只不过见杜士仪年轻温和,想看看能不能不付出什么代价,就能轻易打动这位新任朔方节度上书为他们陈情,可谁知道杜士仪沉下脸不说,又冒出来一个人突然三言两语,结果就把他们挤兑到了不得不接招的境地。彼此对视了一眼后,最先求情的康族长老康无延不得不行下大礼匍匐在地。

      “若是杜大帅肯怜惜我那舅父以及迁徙河洛江淮的族人,我愿意出康族兵马六百人,从大帅号令征战”

      其余人立刻群起附和,你出六百我出五百三百,一旁的张兴屈指数了一数,竟是发现这些胡酋须臾便已经凑足了一支足有四千人的兵马王昌龄和高适对视一眼,亦是不觉心动,可想到自己对朔方情形都不是那么熟悉,他们都没有贸然开口。

      杜士仪却知道,胡人大多老少皆兵,就连妇人也能粗通骑射,而且各部既然答应出这些胡兵,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各自负担这些胡兵的军器和粮草战马,并不需要朔方节度使府额外负担,可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诱饵

      当然,要吞下这样一个诱饵,就得请求天子赦免那些当年参与过叛乱的胡人,而后把他们弄回故地。可是,这些人散居河洛江淮十几年,在他们背井离乡的这些年,在朔方的家园早已荒芜多时,而散居在外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强的凝聚力,而且未必能有强有力的首领,回来之后还要还这些胡酋帮忙求情的恩情,说不定下场根本就是被这些部族三下五除二瓜分了人口。更何况,安置这些人也需要耗费朔方巨大的人力物力。

      对于胡人来说,除却牧场土地,牛羊马匹,最重要的就是人口求情是假,觊觎那数万人口方才是真,所以凑出区区几千兵马算什么

      洞悉这一点,杜士仪微微沉吟,最终自然不会立刻答应。他用娴熟的辞令表示自己会仔细考虑这件事,而后好言安抚了这些胡酋,又让张兴代自己去款待他们后,他便留下了刚刚那个年轻胡酋。

      最初众人报名拜见的时候乱哄哄一片,他又被那些昭武九姓的胡酋缠住,没有太留意此人名姓,但这会儿单独接见仔细端详时,他就发现,与刚刚那些胡酋相比,这年轻人身量魁梧,气势出众,腰背结实双臂有力,显然是勇武之辈。

      而那年轻胡酋仿佛看出了杜士仪对他的陌生,再次恭敬地行礼,用娴熟的汉语说道:“家父仆固乙李啜拔,世袭金微都督,我乃家父长子仆固怀恩。因父祖皆言,若非大唐历代天子加恩优抚,便没有我仆固氏一脉存留至今。如今铁勒诸姓离散,甚至有人背信叛唐,家父和我一直痛心疾首,深以为憾。因此此次我代家父来拜见杜大帅,一则表示仆固氏一脉的忠诚,二来也是斗胆向大帅自荐从军”

      铁勒仆固氏当年和同罗交好,鼎盛时期一度拥有三万帐,故地在多滥,也就是鄂嫩河以及乌勒吉河一带,当年李世民曾经将仆固旧地作为金微都督府,以仆固部首领为世袭金微都督。只不过,突厥默啜可汗崛起,而后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兄弟亦是雄毅勇武,铁勒九姓早已分崩离析,除却葛逻禄回纥拔悉密这三部得到壮大之外,余者不复据有故地,这一点曾和铁勒诸部打过多次交道的杜士仪再清楚不过了。

      比如拔曳固,现如今已经基本上被其他各部给吞并了

      然而,相比这些错综复杂的局势,送上门来的仆固怀恩无疑是一个惊喜。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青年,最后笑了起来:“你刚刚出言激得那些康国胡酋狼狈不堪,如今又向我自荐从军?好,只是军中不要无名之辈,尔可敢下场一试身手否?”

      杜士仪并没有一口答应,而是明言要先试一试自己的武艺,仆固怀恩反而为之大喜,当即慨然应诺。待随杜士仪来到灵州都督府的演武场,他看到场边兵器架子上的诸多兵器,一时为之技痒,不及请命便大步上去,竟是挑选了一把步战利器陌刀。铁勒九姓最善马战,可此时那沉重的陌刀在他手中竟仿佛轻若无物,或劈或砍或横卷或侧翻,竟是矫若游龙,就连高适和王昌龄也不禁发出了一声赞叹。

      “好勇武”

      “步战竟是如此精到,也不知道他怎么练出来的”

      众多胡酋先前来拜见时,早已经过搜检,并不许带兵器,再加上张兴在侧,杜士仪也并未带着虎牙。此刻他饶有兴致地观赏仆固怀恩这一通刀术演练,见是虎牙匆匆赶了过来,他便朝阵中努了努嘴,笑着说道:“此子如何?”

      当初固安公主在云州遍揽豪俊组成狼卫,以心腹婢女张耀统领众人,其中虎牙作为副手,慑服群雄,如今又被固安公主指派给了杜士仪,自然颇有一番不凡艺业。他盯着场中的仆固怀恩看了好一会儿,面上的轻松之色一时尽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肃然。最后,当仆固怀恩收势而立时,他便直言说道:“此子正当盛年,精气神无不出众,如果是陌刀步战,盏茶功夫我若不能胜他,则必败无疑至于弓马却也说不好,但若是近战相扑,我有十足把握”

      高适和王昌龄都见识过张兴和虎牙的比试,那一场真是打得天昏地暗,他们都对二人武艺叹为观止。如今虎牙自陈若陌刀步战,短时间之内不能取胜则必败,他们对这仆固怀恩的勇武更有了深刻的印象。当人交还陌刀气定神闲地上前见礼时,他们无不好奇杜士仪如何任用此人。

      “果然好武艺,你既出身铁勒,弓马自不用说,而步战却也同样不弱,我这家将之首亦是勇力非凡,你二人相较一回相扑何如?”

      听到杜士仪如此说,仆固怀恩觑了一眼虎牙,见其虽已经是四十五六,可身材健硕有力,眼神深沉,立刻收起了小觑之心:“敢请一试”

      相扑和马球一样,大唐军中盛行,最是考较力量和身手。两人下场之际,杜士仪就只见他们在最初的试探之后全都拿出了真功夫,你来我往各展绝学。正当他看得聚精会神的时候,突然只觉身边多了一个人,侧头发现是封常清,他不禁微微有些分神。

      “大帅,此前我随同奇骏兄去洛阳之后,又抽空回了一趟外祖父的故乡,所见只有物是人非,已无可恋。今大帅身侧文武俱全,常清一粗鄙之辈,无可效力之处,想请命回归安西。”

      嘴里这么说,封常清心里却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从张兴出使吐蕃,他也算是小有功劳,可随同回京之后,杜士仪骤然从陇右节度副使迁朔方节度使,张兴固然被奏为节度判官,他却着落全无。如今杜士仪文有来圣严张兴王昌龄高适,武虽未如陇右那般游刃有余,可他本就不是以勇武出众的,对于朔方之地又不熟悉,可谓是优势全无。倘若真的不能得到任用,他厚颜留在这里又有什么意思?

      说话间,场中两人终于分出了胜负,却是仆固怀恩觑了虎牙一个空子,伸手抓住其腰想要将其撂倒,却不料这只是虎牙卖了个破绽,此刻趁势一下腰将其过肩摔了出去。见那边仆固怀恩不服气地爬起来要一报前仇,杜士仪便击掌示意暂歇,随即就看向了旁边的封常清。

      “常清不用妄自菲薄。术业有专攻,便如同这仆固怀恩步战马战双绝,异日统大军也许会大放异彩,可在这相扑上却决计胜不过虎牙,此是一个道理”

TOP

0
  第八百四十章 荐君归安西

  
      被人跌了个跟斗却还不能报仇,仆固怀恩心里颇觉挫败。他年纪不大,可作为父亲的嫡长子,将来会世袭金微都督,一直自视极高。

      他这个金微都督比起降户之中风行的都督之称可是要值钱多了。这些年来,大唐也曾经封过两位仆固部的都督,一位是当年安置在蔚州和朔州一带的仆固部族酋曳勒哥,一位是和部众散居三受降城附近的仆固部族酋勺磨,后者被王竣以勾结突厥妄图陷城的罪名,连同河曲数百降户一块杀尽——杜士仪当年进士及第后奉旨观风北地,会被张说赶鸭子上架去安抚同罗部,也是因为王竣那一次杀降引起的震动太大。

      可这两位族酋,毕竟不是经过太宗李世民册封的仆固部正统。同样经过多年颠沛流离,仆固怀恩之父所领的族民仍然有数千之众,在朔方诸胡当中也算是极其可观的。他给仆固怀恩起了这样的汉名,正是希望他将来能够如昔日的契何力阿史那社尔一样在大唐朝中效力,出将入相振兴仆固部。从小被父亲以这样的方式严加教导,再加上大唐兵马雄壮,仆固怀恩的从军之志可谓是刻在骨子里的。

      于是,此刻败战的他再次来到杜士仪面前时,竟有些提不起劲头来。在部族中,无论是比武还是打仗败北,失利者都会遭到嘲笑和羞辱,这会儿他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可未曾想到,他虽是听到了一个笑声,可紧随而来的话语声却有些出乎意料。

      “怀恩,之前康国那些胡酋涕泪交加,恳求我为之前康待宾之乱中被安置江淮河洛的那些胡人求情,你却出言讽刺,说是他们不知道戴罪立功,于是那些胡酋纷纷自请出兵马相从征讨,你可是给我招来了一个烫手的大麻烦啊。”

      杜士仪竟是亲切地直呼自己的名字,仆固怀恩登时抬起了头来。可杜士仪嘴里说麻烦,面色却异常轻松,他立刻快速思量了起来,须臾便拱手答道:“大帅,我那时候虽是一时意气,可昭武九姓那些人显然是早就思量好的他们既然愿意各出兵马,大帅何妨答应他们,横竖成不成乃是陛下圣裁,他们总得先表示相应的诚意和忠心才行。有了这些兵马,大帅再遣勇将统帅操练,教以忠义,时日一长,何愁他们不会感于大帅信赖,真心归顺?”

      这番神似朝中那些忠义老臣的话,从仆固怀恩这个如假包换的铁勒人嘴里说出来,杜士仪听在耳中只觉得异常微妙。然而,他着实不得不承认,蕃将蕃兵有利有弊,有时候这些兵马会叛乱生事,但有时候这些兵马,却是真的能够如臂使指忠心耿耿,端的是看如何慑服,如何使用。

      于是,他轻轻咳嗽了一声,继而就颔首问道:“你父亲遣你来灵州从军,难不成就你一人?”

      “自然不可能,家父素来忠义,陛下又屡屡加恩,如今已然是右威卫大将军同正员,他怎会如此小气”仆固怀恩刚刚一时挫败的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骄傲,“家父给了我族中精锐八百,愿从杜大帅征讨”

      杜士仪这下算是明白了,之前昭武九姓那些胡酋,一个个所出兵马顶多不曾超过五六百,也难怪仆固怀恩瞧不起他们——需要人替他们求情都只有这些手笔,怎比得上仆固部这位金微都督遣子从军来得慷慨大方?他本就看中了仆固怀恩的勇武,此刻立刻欣然答应道:“好,令尊既有如此忠义,我当立时上书禀报陛下,为你请军职。你所领军马便归你本人统管,即日起,便与我所选牙兵一同操练。”

      仆固怀恩这一次终于喜形于色,行礼拜谢道:“多谢大帅”他此前一直不明白,为何信安王李炜这样一位威名赫赫的名将坐镇朔方时,父亲不遣他从军,如今却突然让他来,现在他则是根本没想到这些,只有被人看重的欣喜。

      而杜士仪命王昌龄和高适亲自去安置仆固怀恩及其所领兵马之后,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李炜挟大破吐蕃以及契丹的威名兼领朔方河东节度使,麾下就没缺过独当一面的将领,别人只愁李炜看不上。可他就不一样了,年轻是资本,但有时候也不免会让人轻看,更何况他这次接任本就突然,没来得及有任何准备。

      于是,他定了定神后,便对身旁的封常清道:“常清随我回灵武堂,我有话对你说。”

      刚刚鼓足勇气对杜士仪表露出了心中郁结,可得到的回复却让人意外,这会儿封常清还有些心里七上八下的。等到了灵武堂中,杜士仪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继而就颔首示意道:“常清不必拘泥,坐下说话。”

      封常清依言坐下,却依旧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开口。

      而在书斋侍从的叶天果则是好奇地偷瞥其貌不扬,甚至还有些跛脚的封常清,可紧跟着就发现来砀正用莫名的目光瞪视自己。来砀这几日因为杜士仪之命到灵武堂侍从,而叶天果已经渐渐明白了父亲当初究竟做了怎样忘恩负义的事,但他对来圣严等人仍然有几分说不出的恼怒,这会儿便怡然不惧地朝对方回瞪了过去。于是,坐在杜士仪对面的封常清就只见侍立在侧的叶天果和来砀大眼瞪小眼,到最后甚至双双都鼓起了腮帮子,不知不觉他就给逗笑了。

      这一笑之后,不但封常清立刻觉察到自己失礼,就连叶天果和来砀也只见杜士仪突然看了过来,彼此之间针锋相对的神情收势不及,全都给杜士仪看了个正着。一时间两人慌忙都垂下了头不敢作声,而封常清也异常尴尬地请罪道:“大帅见谅……”

      “少年儿戏而已,我瞧见了不也觉得莞尔。”杜士仪轻描淡写地略过此事,这才说道,“你之前说此次回到家乡物是人非,这很自然,你在安西一住就是二十年,对于那里比起自己的家乡还要熟悉,故而真正说起来,西域就是你的第二故乡。你如今在朔方觉得有劲使不上,我也深为体谅,一来你虽读书,但经史精通文采斐然却还谈不上,科举这条路就难了。而你又并非勇冠三军,从军这条路看似也行不通。”

      封常清有些灰心地低下了头,可随即就体会到,杜士仪是说从军看似行不通,而不是彻底行不通于是,生出一丝希望的他立刻抬起头直视着这位年轻的朔方节度使,满怀期冀地问道:“大帅可能指点一条明路?”

      “你在朔方从军,事倍而功半,这是因为你于朔方山河地理,胡汉杂居的情形并不了解,对于人员更是陌生。朔方军马本就雄壮,军将未免以貌取人,我虽为节度,却也不好贸然提拔于你。”

      见封常清只是稍稍有些气馁,杜士仪便词锋一转道:“可是,你却并非没有熟悉的地方,那就是安西。如今突骑施苏禄可汗已经年迈,闻听尽失人心,不服他这黑姓为可汗的黄姓兵马蠢蠢欲动,其中莫贺达于更是野心勃勃,安西四镇早晚必定有一仗要打。你之前自请回归安西,确实是一条路,因为在那里,你方才能事半而功倍。”

      封常清听到这里,虽是大为意动,可他更知道自己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些鄙陋,而他即便再熟悉安西,也只是无名之辈,哪来的上进机会?不等他开口询问此事,就只听杜士仪转头对一旁那两个少年侍从问道:“来砀,你之前提过,你家中一位族兄正从安西游学至此,可有此事?”

      来砀正忐忑刚刚不合与叶文钧意气之争,结果引来了封常清嗤笑而被杜士仪察觉,有些心不在焉。杜士仪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来,他竟是手忙脚乱片刻方才终于搞清楚状况,赶紧老老实实地说道:“回禀大帅,确有此事。族兄为人慷慨有大志,兼且读书不少,故而从安西远游朔方,阿爷也对他颇为照顾。

      “嗯,你父亲这几日繁忙,未必顾得着家,我亲书帖子一封给你,你这会儿早些回家,然后将这帖子给你族兄,来日请他来见我。”

      来砀本以为杜士仪要赶自己走,听到是带话方才松了一口大气,赶紧恭恭敬敬答应了。而等到他匆匆离开灵武堂,杜士仪方才对有些不明所以的封常清说道:“来砀的族兄,乃是安西副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来曜之子来稹。他既是来了朔方,我召见却也是正理。届时我会亲自对他举荐于你,而你得其所荐前往安西,也就不至于碰壁了。此外,我之堂弟杜黯之,如今正任安西大都护府录事参军事,也会照拂于你。”

      听到这里,封常清终于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不过是相从张兴出使过一次吐蕃,余下寸功未立,杜士仪竟然替自己想得这般周到,他一时铭感五内。心头激荡的他霍然起身,就这么径直拜倒道:“异日常清若是有成,绝不会忘记大帅提携之恩”

      杜士仪连忙离座而起,双手将封常清搀扶了起来,随即在心里暗叹一声。他当初遣杜黯之去安西任职,实则是因为自己也很想去西域那块土地体验一番,可谁知道事与愿违,他最终没能去成安西,反而转任朔方,如此一来封常清就显得有些有劲没处使了。事到如今,只能看看如今那位安西副大都护兼四镇节度使来曜能不能慧眼识人,用一用封常清

TOP

0
  第八百四十一章 等价交换

  
      一大清早,灵州都督府门前就已然陈设牙兵为警戒,内中文官行衙参之后,便各自退回自己的直房各自理事,时而有官吏从门口进出,官高者便有牙兵按刀行礼,动作整齐划一,威势十足。当来砀带着族兄来到大门口的时候,就正值来圣严带着几个随从从里头出来,门前牙兵正在行礼。来圣严见到二人立刻一愣,也顾不得上马,快步走上前来,皱眉问道:“二郎,你带着你六兄到这来于什么?”

      “阿爷,不是我,是杜大帅亲自向六兄下的帖子。”来砀赶紧解释了一句

      来圣严昨晚上深夜方才归家,不曾过问此事,闻言大为意外。来稹之父来曜虽说为四镇节度使,可论及亲缘关系,与他已经很遥远了,故而两人平素并无太多交往,若非来稹自己找上门来,而且态度谦恭,他也不会留着这位节度公子在家中小住。此刻既得知是杜士仪亲自下帖相邀,他面色微微霁和,冲着来稹嘱咐了几句之后,又对来砀疾言厉色地说道:“既是为大帅侍从,你就给我用心一些,不要偷懒耍滑,更不得盛气凌人……”

      同属一族,来稹从前对来圣严同样所知甚少,只知道其深得朔方河东节度使信安王李炜信赖重用,如今李炜去职,来圣严竟因坐累而削官秩,以白衣检校节度判官,这分明是极其严厉的处分,可他到灵州之后,就只见来圣严日日忙得早出晚归,而且听说新任朔方节度使杜士仪对其言必听计必从,哪里有半分获罪的样子?于是,面对眼前父训丨子的这一幕,他不禁有些微微出神,一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等到来圣严匆匆离去,他随着来砀进了灵州都督府,这种情绪就淡了。父母在不远游固然是至理,可相比闭门造车,出外游学更长见识,父亲对此也是极其支持的。待到了灵武堂之外,他见门前一个年轻侍从通报了进去,须臾便打开门躬身请入,他少不得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随着来砀步入了其间。

      偌大的灵武堂中并不曾隔断,西面是一排排高高的书架,正中墙上是一幅硕大的地图,地图下方摆着一方大案,案上收拾得于于净净,除却笔墨纸砚外,只有少少的一些文牍,左右则是两方稍小的书案,看上去是僚佐用的,反而各种案卷堆得很高。至于西北则用一架屏风遮掩,看上去应是安置了杜士仪的卧榻。此时此刻,那大案下方坐着一个年纪顶多只比他大三五岁的青年,虽是身着便服,但一对上那犀利的目光,他竟有一种站在父亲跟前的感受。

      那是多年居高位,领重兵,掌大权,时日长久方才练就的气势杜士仪年纪虽比他没大几岁,可入仕为官却已经整整十六年了

      “拜见杜大帅”

      来稹刚刚在打量杜士仪,杜士仪又何尝没有在打量这位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长公子?相比那些外貌出众的年轻人,来稹并不出挑,身材骨骼算不得雄阔健硕,手臂却显得颇为粗壮,肩膀微宽,人行礼时更是露出了其结实的腰背。于是,杜士仪在颔首答礼之后,便突然问道:“来郎君可是擅长弓箭?”

      此话一出,来稹顿时愣了片刻方才答道:“杜大帅果然慧眼,我虽还不能说箭无虚发,但确是擅长弓马。”

      “果然不愧是名将之后,请坐。”

      请了来稹入座之后,杜士仪便仿佛谈天说地一般,问起来稹关于安西四镇的种种,尤其对于来曜曾经讨伐突骑施苏禄可汗的功绩很感兴趣。而来稹对于父亲的功绩自然也乐得夸耀,言谈间事无巨细,竟是犹如在讲述传奇似的,等最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杜士仪带得不知不觉完全忘了今日来意的时候,已经是大半个时辰之后了。有些尴尬的他赶紧欠了欠身道:“大帅见谅,家父征苏禄,有些事情我也是道听途谁,也许有失实之处……”

      “这又不是奏报朝廷,听听令尊的传奇也没什么坏处。”杜士仪说着便欣然笑道,“之前我这儿也有一位来自龟兹镇的幕佐,曾经说过安西来大帅威震西陲,其中尤以征十姓可汗之功为最,今日再听你此言,诚然让人敬服”

      听说杜士仪这里还有来自安西的幕佐,来稹就更加暗自捏把冷汗了。幸亏他刚刚还没有夸耀功绩太过,岂不是真的闹了笑话?只不过,一想到安西的人竟然会不辞远道而投奔杜士仪,却不是效力于父亲来曜麾下,他不禁又有些不服气。

      “未知是何许高士?”

      “他曾随我的节度判官张兴出使过吐蕃,在吐蕃赞普面前诈为安西使者侃侃而谈,把堂堂吐蕃赞普都给骗了过去。”杜士仪笑着将当初张兴与封常清在逻些布达拉宫见尺带珠丹的情形一一道来,见来稹果然大为意动,他方才叹道,“只不过,他是随流配充军的外祖父前去安西的,出身既是孤寒,经史也都是外祖父所教授,既无人提携,又其貌不扬,若非因巧合随我那掌书记王少伯以及推官高达夫来到陇右,恐怕也难有上进之机。”

      来稹这才恍然大悟。这样的出身再加上这样的外貌条件,杜士仪所言之人在安西籍籍无名也就不奇怪了。越发好奇的他立刻恳请杜士仪请人相见,杜士仪当即慨然答应,命人去请了封常清来。果然,只不过一打照面,来稹就生出了几分失望。

      斜眼于瘦,再加上又是跛脚,此人真是杜士仪所言在吐蕃赞普前诈为安西使者的那人?

      杜士仪早就给封常清透过消息,授意他尽力表现,因此,当来稹开始试探考较对方的时候,他便气定神闲地看起了好戏。果然,封常清对于陇右朔方所知固然甚少,可对于住了二十余年的安西,即便不能说是了若指掌,但也足以让来稹刮目相看。果然,一番攀谈之后,来稹顾不得正当着杜士仪的面,竟是忘乎所以#说道:“封郎才具高卓,又通四镇军情方略,何不前往安西效力于家父麾下?”

      咳——

      听到杜士仪的这一声咳嗽,意识到这是在人家的地头上挖人家的人,来稹方才一时大窘。他正想补救这太过急切之举给人留下的坏印象,却不料杜士仪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竟是说出了让他极其意外的话:“来郎君,常清乃贤才也,但我也不是不能割爱,可你就这样从我麾下把人给撬走了,传扬出去,还以为是我礼贤下士乃是虚言。这样吧,令尊身为四镇节度使,你虽文武双全,他总不能拔你于他麾下,不若你留朔方从我?”

      无论是封常清,还是来稹,此时此刻全都瞠目结舌。封常清是诧异之后感激涕零,暗想杜士仪只不过刚和来稹接触,都不知道是怎样的人就留其相从,分明是为了举荐自己不遗余力;而来II则是惊疑变成惊喜,杜士仪用人素来为人称道,左右皆名士,拔擢的将领也都被人称之为一时才俊,若是他真的为杜士仪所用,那简直就是不愁将来了而且所谓游学,游在其次,学才是最重要的,在朔方这种要镇,何愁学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

      故而他须臾离座而起,郑重下拜道:“承蒙大帅青眼,稹敢不从命?而封郎真贤才,我将具书信一封,向家父郑重举荐。”

      得到这样的承诺,封常清自是同样称谢不已。而等到吩咐来砀送了来稹出去,杜士仪方才对封常清说道:“安西来大帅威震西陲,然则年事已高,虽有其子力荐,但终究是否会重用你,却还不得而知。若是他异日迁转他职,你也可以随时回来,若愿意一直呆在安西,不妨耐心等一等机会。”

      见封常清千恩万谢,杜士仪仍是没有吐露更要紧的一层。近日之内,昔日和他相交至深又共事过的王翰,将会转任北庭。在卸任云州刺史之后,王翰本可以留朝任郎官,无论是他还是王翰全都认为,朝中如今的格局实在是不适合留京,与其被人排挤,还不如有多远走多远,至少北庭不是他的地盘,朝中天子也好宰辅也好,总不至于有太多的为难。

      除了王翰,还有郭荃王泠然王芳烈……他总不能让当初从他多年的人寒心

      来圣严得知杜士仪留来稹任幕府官的时候,已经是这天深夜了。听来砀眼睛放光地转述今日灵武堂杜士仪召见来稹的情形,他就不像自己的子侄辈这样想得简单了,细细思量的他不知不觉就明白了杜士仪这一石二鸟之计,赞叹敬服的同时,却也不禁思量了起来。

      收伏文官容易,谢智曹相东之辈素来骄悍,却不是那么容易慑服的。谢智领兵三千游击之举恐怕已成定局,而李俭虽有节度副使兼经略军使之名,要收伏经略军却也难如登天,接下来杜士仪又会怎么做?

      深夜之际的灵武堂,大案前的杜士仪在一张小笺纸上,郑重其事地打算送去洛阳给赤毕的一封信上写下了一个令其寻访的名字,随即微微出神。

      他离京之前举荐给裴宽,让其设法拔擢的那些人,这会儿应该已经正在铨选了吧?现在朔方这情势,文官能制,武官难服,就算揠苗助长也顾不得了

TOP

0
  第八百四十二章 毒饵

  
      尽管上书为仆固怀恩请官的奏疏尚未得到回复,但人都来了,杜士仪当然不会将其以及那送上门来的八百精锐骁勇给放走,就这么直接留了下来,和他重选的牙兵一块操练。*一秒记住 Ww w.XS222.C oM *之前他令张兴这个节度判官亲自兼知牙兵操练之事,而让虎牙协理,本就是因为担心在别人眼中,虎牙只是自己的从者,不能服众,故而让张兴挂个名,同时看看其是否有领军之能,而今虎牙在之前的相扑中小胜了仆固怀恩一筹,他就有意再次对仆固怀恩用了激将法。

      “一个月之后,我所领军马和他所领牙兵一块操练,再比胜负?好,当然好”

      仆固怀恩几乎想都不想就连连点头答应了下来。他压根没有去想自己和杜士仪的一介从者较量是不是有些跌了身份,只想着一报之前败战之仇。

      至于虎牙,他跟着张兴校阅了新选出来的牙兵,看出众人不服后,便领出了自己在杜士仪家将家丁中简拔出来的十名锐士,狠狠挫了一下这些朔方兵卒的锐气,虽还不至于能够立刻让人慑服,可一听到一个月后就要和蕃兵一决胜负,杜士仪甚至还开出了五百贯的赏钱,一时牙兵之中自是人人争胜,士气一下子就给调度了起来。

      拿着来稹和杜士仪双料荐书以及杜士仪写给杜黯之书信的封常清,则是带着深深的期盼和感激,准备踏上回归安西四镇的道路。杜士仪的礼贤下士用人不疑固然让他很受诱惑,很舍不得走,可正因为杜士仪用人的风评太好,以至于这边厢人才济济,他即便长留也未必有出头之日,还不如回到他的起步之所去搏一搏。

      临行之前的晚上,杜士仪特意亲自给他设了小宴,而他出发这一天,张兴和王昌龄高适都来给他送行,再加上杜士仪相赠的良马仆从和丰厚程仪,简直让他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

      送走了封常清,高适和王昌龄一同回到灵州都督府时,便获知了一项最新的人事变动。王昌龄这个掌书记固然未动,高适却迁支使。支使位居判官之下,推官之上,职责和掌书记类似,但不少节度使府都并不设此职,理由很简单,若是节度使推荐任此职的士人无名无才,朝廷很少会准许。而这种事放在被骤然从陇右调到朔方的杜士仪身上,自然就不消担心了。只要张九龄和裴耀卿尚在位,高适又文名卓著,他们又何惜支使一职?

      平白无故升了官,高适高兴归高兴,听到补了自己那推官之任的,是原本朔方节度使府的一个巡官,他在王昌龄笑着恭喜自己时,便微微沉吟道:“少伯,照此看来,幕府不是突然空出了一个巡官之职?莫非是大帅又看中了哪家才俊?如果早些空出来,兴许常清也不会回安西。”

      王昌龄在有些事情上不如高适目光犀利,但看人却有几分精准。他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如今这盛世,名士不由科场出身,便以为徒有虚名。你是自己豁达,又遇到了大帅,否则也是要去科场里头摸爬滚打的。而常清一无文名,二无出身,三无出众相貌,就算在此当一个巡官,别人还要在背后指摘他毫无寸功。与其如此,何妨回安西四镇去?他虽没对我们明说,可看他那期冀的样子,应不仅仅是大帅对安西四镇节度使来大帅举荐他那么简单。”

      “对了,安西四镇节度使来曜来大帅,和咱们朔方节度判官来圣严,同出一姓,难道是有亲?”

      两人不知不觉就从正事转到了开始八卦来曜和来圣严是否有亲,等踏入灵武堂,见杜士仪身侧一个有些陌生的青年立刻起身见礼,他们还礼之际,不禁都生出了几分好奇。下一刻,只听杜士仪对他们解说道:“这是安西四镇节度使来大帅长子来稹,我前几日考较其弓马才具,打算辟署其为朔方节度巡官。

      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王昌龄和高适对视了一眼,同时心生感慨,这下子若还不明白封常清怎会喜滋滋地回乡,他们就太愚钝了。体味到杜士仪在朔方用了一个来II,来曜在安西投桃报李,总应该给封常清一个机会,他们对于封常清的归乡之途自然而然就颇为看好。

      “达夫既为支使,从今往后,祭祀、祈祝以及号令升黜之文,归少伯。而朝觐、聘问、慰荐之文,归达夫。至于若是忙时,我这里的一些私信,自然也要偏劳你二人。”见王昌龄和高适连忙行礼答应,杜士仪这才对来稹含笑说道,“至于巡官,子真,你乃是将门虎子,新官上任,不妨先跟着你那叔父熟悉一下朔方,等到一个月后牙兵操练得有个模样,我拨与你五十人,你就替我前去巡视一趟三受降城吧”

      三受降城中最远的,距离灵州都还有一千多里路,若是寻常人听到这种任务必然以为苦差,可来稹本来就是游学,如今初任巡官的第一桩任务就正合自己心意,他简直是满意极了。一口答应之后,他甚至还想软磨硬泡不要牙兵随行,自己就立刻去,可等到杜士仪明言经略军副将谢智将领兵游击,而且近日之内突厥也许会有出兵的动作,他这才收起了急躁之心。

      就算他自负文武双全,可也不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在初次拜见杜士仪提出请求之后,那些胡酋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复,这心情甭提多糟糕了。他们本以为杜士仪无法轻易掌握朔方军马,必然会对他们奉送的这一件大礼求之不得,可谁曾想杜士仪竟是根本就不吞这个香饵得知仆固怀恩已经被杜士仪留下,而且所领兵马也正在和牙兵共同操练,甚至约定了一月之后的较量,他们就再也沉不住气了。出自昭武九姓的这些胡酋仔仔细细又商量了一回,最后便再次到灵州都督府请见。

      可这一次,杜士仪就没有轻易召见他们了。门前牙兵通报进去之后,送出来的答复却很简单:“大帅近来公务繁忙,无暇接见诸位,请回吧”

      这样生硬的拒绝让众人噎得发慌。离开了灵州都督府之后,就有人恶狠狠地说道:“要我说回去就回去朔方可不比陇右,曹相东谢智这样的骄兵悍将,轻易能让人握住?我看杜大帅这个朔方节度使也未必能当多久,咱们何必下错了注?反正这么多年都等下来了,再等个一年半载也不急”

      “胡说这次是好不容易从江淮那边打听到消息,康、安、何、石四大族姓中,当年的老人几乎都快死了,就算没死的,也因为散居各处,群龙无首,如果等到他们推举出一个首领来,回头就算陛下赦免了他们回到故地,我们还能够轻易将他们一口吃下?这种时候就是要下手快,你们都别忘了,当初迁出去的足足五万多口人,现在就算回来一半,少说也有两万多口。

      这些年我们各部都是个什么光景?就算鼓励女人们多生,可全部加在一块,也只有万人多,不到当年的两成每一部多上一两千人,十年后会是多少人口,二十年后又会有多少人口?只要我们强盛起来,大唐总得对我们更好一点,惹恼了我们就去投突厥,不用像今日这般看人脸色”

      说话的这人正是康待宾的族弟康无延,也是最初挑头恳求杜士仪的胡酋。当年他因为没有直接卷进那场叛乱,因此这才逃过一劫。见众人无不露出了深思的表情,他方才正色说道:“所以,这时候不要吝惜。四千兵马既然杜大帅看不上,那就凑出六千人,横竖他不可能真的把这支兵马给吞下来,到时候还是咱们的人谁要这时候小气,异日河洛江淮那些人赦免回来了,那就没他的份”

      于是,不过隔日,这些胡酋重金请了朔方一位名士主笔的联名书就再次送到了杜士仪面前,这一次各部愿意凑出兵马六千听候驱策,而且那联名书上满是悲切痛悔之情,若是不知道的,还真的会被这些话打动。杜士仪玩味地看着这样一份东西,随即就令人把仆固怀恩叫了来,似笑非笑地将联名书推了过去

      “怀恩,这些胡酋可是不死心啊,你看看,比令尊的手笔更大。”

      仆固怀恩狐疑地上前接过那联名书,扫了一眼后登时瞪大了眼睛。昭武九姓聚居河曲六胡州的那些部落,他最清楚不过了,小部族只有数百人,大的也不会超过两千,各部所有的人口满打满算,绝对不可能超过两万,能有一万五就顶天了,可这次他们竟然愿意凑出六千人马从朔方节度征讨

      “这怎么可能”恼怒地迸出这么几个字之后,仆固怀恩有些摸不清楚杜士仪让自己看这个究竟是不满父亲给他的兵马太少,抑或是其他意思,一时有些踌躇如何应对。而就在这时候,杜士仪欣然起身走到他身前。

      “这样,我如今却也懒得见他们,你替我出面,看看他们究竟是什么章程吧。不过给我记住,我已经上书为你请官,你就是朔方节度使府的军将,不能再和从前一样,对他们动辄冷嘲热讽了”

      得知这样重要的事情,杜士仪竟是交给自己,仆固怀恩登时为之大喜。他退后一步深深一躬身,继而朗声应道:“必定不负大帅厚望”

      杜士仪见仆固怀恩被撩拨得一身是劲,等到人转身去后,他就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

      曹相东谢智等人挟功自傲,若要破此局,陇右那些手段就不管用了。更何况,就算他有将,首先也得先有兵,这些胡酋的用意就算昭然若揭,他也得设法吞一吞那有毒的饵,可在此之前,他不能急,至少得等到他向朝中宰辅讨要的一个人到了朔方才行。

      只不知道时隔将近二十年,康庭兰是否还记得他。

TOP

0
  第八百五十章 激将法

  
  尽管强盛一时的东西突厥在太宗李世民期间被打得狼狈万分,东突厥甚至一度消亡,但自从高宗年间默啜崛起重整东突厥,西突厥中的一部突骑施又一度强盛,故而从西域到漠北,突厥语都是最通用的语言,其流行程度和大唐官方语言汉语不相上下。

  昭武九姓虽是粟特人,但除却在葱岭以西的康国等一些小国之外,流散在外的多数都会说突厥语,甚至在日常交流的时候,突厥语也比粟特语用得更多。而且,如今这些蕃兵大多都算不上纯正的粟特人了,因百多年来游离在突厥和大唐之间,不少人身上都有突厥的血统。所以此刻在争执之际,自然而然就都是用的突厥语。

  有人直指此次出征是送命,附和的固然有两三个但也有人不服气地说道:“这是杜大帅上任以来的第一仗,他大力提拔的郭子仪和仆固怀恩分别为正副将,而那个来瑱听说是安西四镇节度使来大帅的儿子,如果是送死怎么会派他们领兵出征?”

  “他们自然不是来送死的,送死的是我们!”最开始说话的那个汉子胡须微蜷,发色棕黑,高鼻深目,五官仍然有鲜明的粟特人特征。他姓米,起了个汉名米罗诗,其实是一半根据本名音译而成。他环视了众人一眼,一字一句地说道,“郭子仪自有本部兵马,仆固怀恩也是,唯有咱们这些杂兵一盘散沙。关键时刻把咱们驱赶在前送死然后他们在后头趁机冲杀,说不定就有胜机。这么多年来,唐军这样干的次数还少吗?”

  他见众人无不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又加重了语气说道:“而且,康、石、何,他们这三部出的兵马最多,兴许郭子仪未必会轻易动他们,可咱们这七八个小部,眼下加在一起的兵马甚至都不到五百,万一军令一下,不管是郭子仪还是仆固怀恩所部都能轻易挟制我们,到时候驱赶在前,我们敢不从命?可是,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说到底,咱们自从被自个的部落送到灵州,而后又被挑拣出来从军,就已经是走上一条死路了!”

  不远处默然伫立的郭子仪将这些话听得清清楚楚,然而,他却仍然没有上前现身。一旁那些哨探值夜的蕃兵几次三番想要出声示警,却被郭子仪的亲随给止住了。而郭子仪更是开口说道:“他们离开家园到了灵州,而后又走上了这条出征之路,难免会有牢骚,我不会因为他们说几句话,就胡乱定罪。”

  那米罗诗一番话说得人人变色之后,他又露出了激愤的表情:“我也不说别人,我在部族之中本走出了名的勇士,可是,就因为我得罪了族长米罗,我就被削夺了兵权,亲朋好友尽皆离我远远的,这次族中拼凑兵马送来灵州,我又是第一个被选中!要我说,族长恨不得我在军中犯了军令,被杜大帅杀一儆百,如此既表达了他的恭顺,又铲除了一个大患!”

  米罗诗起了个头,其他人也不知不觉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在部族中郁郁不得志,有的说一辈子就是个穷牧民,有的说死了也无牵无挂,家里早就死得没人了……总而言之,说到最后,众人便发现果然正如米罗诗所说,果然彼此说是带着些军马,可实际上都是在部族中无关紧要的人。正当此处弥漫着一股自怨自艾的气氛时,他们突然只听得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都是正当盛年的好汉子,怎么一个个只知道怨天尤人?一口一个送死你们就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这样轻这样贱?

  闻听此言,米罗诗第一个回头,发现是郭子仪,他登时神色大变,右手立刻按在了刀柄上。而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意识到这些怨言全都给郭子仪听去了,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待看到郭子仪随从不过十几人时,甚至有人动过最坏的念头。可是,面对如出一辙的警惕和敌意,郭子仪却气定神闲地上前挑了个位子坐了下来,随即好整以暇地看了一眼众人。

  “如果还有怨言,各位也不妨继续说,我洗耳恭听。”

  郭子仪这种毫无防备的态度让米罗诗敌意稍解,他见其他刚刚起身的人不知不觉都坐了回去,他便把心一横,单刀直入地开口问道:“郭将军既然都听到了我们刚刚那些抱怨,那我也干脆直接问了。我们这千余人出自十几个部落,彼此不相统属,也没有人能够让这么多兵马服众,郭将军究竟是打算用我们为前军先锋,还是中军,亦或是后卫?”

  这是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最关心的问题,因此,郭子仪感受到了一道道犀利如刀的目光。当此之际,他反而大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突然声色俱厉地喝道:“你们以为,就凭你们这一盘散沙的光景,够资格当前军先锋?”

  郭子仪陡然暴涨的气势一时竟让众人透不过气来。而他在一言震慑众人之后,竟是拍拍手站起身来,气势凌人地说道:“我郭子仪在朔方军中十几年,大小战事历经几十次上百次,我只知道,前军先锋要的是一等一的骁勇精锐,至于那些还没上阵就认为自己是去送死的酒囊饭袋,我要来何用?各位不用白担心了,为了接敌时能成为前军先锋,我之所部和仆固怀恩所部已经争了不止一次,至今都还决断不下,轮不到你们去送死!”

  米罗诗等人之中,不少人除了粟特血统之外,还夹杂着突厥、铁勒乃至于契丹和奚的血统性子本就有些暴烈,此刻被郭子仪这番话一激,竟是没多少人如释重负,取而代之的是不甘心,不服气。就连起头最担心去送死的米罗诗,这会儿也为之勃然大怒。

  “郭将军这是瞧不起我们?”

  “是我瞧不起你们,还是你们自己瞧不起自己?”郭子仪面对米罗诗的目光,毫不退让地说道,“这次只是随军出征,尚未接敌,你们这几个统带兵马的就聚在这里,不是说在部族中如何如何受人冷落,就是担心被驱赶在前送死你们自己何尝瞧得起过自己!真要派你们去送死我何必要在三千兵马中挑选出你们这些看上去骁勇能战的?索性一股脑儿全都驱赶到前头让人砍瓜切菜算了!”

  在郭子仪这一番斥责下,除却米罗诗还能硬着头皮与其对视,其他人都不知不觉别开了目光,不敢接触他那严厉的眼神。就算有心想驳斥几句的,见别人都不敢吭声,也生怕当了这出头鸟会被骂得体无完肤,四周围竟是再无丝毫杂声,就连引了郭子仪一行人进来的那些值夜兵卒也都忘了自己的职责。

  “记住,不论你们出身如何,是哪个部落的,族长或是首领是谁,你们现如今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隶属于朔方节度使,是杜大帅的麾下!”

  郭子仪再次提高了声音,手中紧握的马鞭指着一个个人的鼻子,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在部族中受冷落,不被重视?这有什么值得自怨自艾的!我大唐天子富有四海,包容天下,朝廷中用的蕃将还少吗?这么多年来封的一个个国公,这么多年来一个个带兵的大将军,有契丹人,有突厥人,也有来自西域各国不知名的小国小族!杜大帅用人,也是只看才具,只凭功劳,但使此次能够大胜,你们还愁要回去看什么见鬼的族长的眼色?”

  尽管多年来在军中积攒军功,按部就班地升迁,郭子仪在旁人眼中仿佛并不算极其突出,但在遇到了一位不吝用人的伯乐,此次又受命为主将之后,他仿佛瞬间迸发出了全部的光芒。用先抑后扬的一番话激起了众人的激奋之后,他便顿了一顿,语气变得和缓多了。

  “总而言之,我给你们一天时间考虑。如若还是患得患失,那到时候你们这些兵马便全数编入后军。届时伺机奔袭的时候,随你们哪里来哪里去,我郭子仪不要累赘!但如果你们还有男人的血勇,那么,便和我一道并肩奋战,到时候功劳簿上,我绝不会因为你们是蕃军,就亏欠了你们的功劳!若是不能让你们回到原来的部族耀武扬威,我就不姓郭!

  米罗诗一直都在尽力做到不弱气势,可是,在郭子仪这样一番鼓舞人心的话之后,他终于觉得,自己之前错得很离谱。他扫了一眼左右,见绝大多数人都是面色赤红,显然被撩拨起了心底深处那种最强烈的渴望,他便上前一步单膝跪下道:“不用一天后再答复了!既然郭将军承诺一视同仁,我米罗诗愿意带着麾下五十七人随同左右!只要郭将军能带给我们希望和将来!”

  “很好,我答应你!”

  郭子仪想也不想便爽快答应了。紧跟着,他就一个接一个人跟着米罗诗一样单膝跪下表示愿从军令,须臾就连那些值夜的兵卒也都是如此光景,黑夜之中,地上黑压压跪了一片人。面对这样的光景,他不禁感到心中极其欢畅,但立刻定了定神道:“好,很好!从现在开始,你们全都是朔方军中袍泽!事不宜迟,谁愿与我去见康、石、何三部领军之人?”

  “某愿往!”

  此起彼伏的答应声中,郭子仪知道,自己终于啃下了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至于剩下的康、石、何三姓兵马,即便有什么异志,也蹦足达不出任何名堂来。人心思变,人心思进,而激将法用了这么多年,可谓是屡试不爽!

TOP

0
  第八百五十章 激将法

  
  尽管强盛一时的东西突厥在太宗李世民期间被打得狼狈万分,东突厥甚至一度消亡,但自从高宗年间默啜崛起重整东突厥,西突厥中的一部突骑施又一度强盛,故而从西域到漠北,突厥语都是最通用的语言,其流行程度和大唐官方语言汉语不相上下。

  昭武九姓虽是粟特人,但除却在葱岭以西的康国等一些小国之外,流散在外的多数都会说突厥语,甚至在日常交流的时候,突厥语也比粟特语用得更多。而且,如今这些蕃兵大多都算不上纯正的粟特人了,因百多年来游离在突厥和大唐之间,不少人身上都有突厥的血统。所以此刻在争执之际,自然而然就都是用的突厥语。

  有人直指此次出征是送命,附和的固然有两三个但也有人不服气地说道:“这是杜大帅上任以来的第一仗,他大力提拔的郭子仪和仆固怀恩分别为正副将,而那个来瑱听说是安西四镇节度使来大帅的儿子,如果是送死怎么会派他们领兵出征?”

  “他们自然不是来送死的,送死的是我们!”最开始说话的那个汉子胡须微蜷,发色棕黑,高鼻深目,五官仍然有鲜明的粟特人特征。他姓米,起了个汉名米罗诗,其实是一半根据本名音译而成。他环视了众人一眼,一字一句地说道,“郭子仪自有本部兵马,仆固怀恩也是,唯有咱们这些杂兵一盘散沙。关键时刻把咱们驱赶在前送死然后他们在后头趁机冲杀,说不定就有胜机。这么多年来,唐军这样干的次数还少吗?”

  他见众人无不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又加重了语气说道:“而且,康、石、何,他们这三部出的兵马最多,兴许郭子仪未必会轻易动他们,可咱们这七八个小部,眼下加在一起的兵马甚至都不到五百,万一军令一下,不管是郭子仪还是仆固怀恩所部都能轻易挟制我们,到时候驱赶在前,我们敢不从命?可是,从命是死不从命也是死说到底,咱们自从被自个的部落送到灵州,而后又被挑拣出来从军,就已经是走上一条死路了!”

  不远处默然伫立的郭子仪将这些话听得清清楚楚,然而,他却仍然没有上前现身。一旁那些哨探值夜的蕃兵几次三番想要出声示警,却被郭子仪的亲随给止住了。而郭子仪更是开口说道:“他们离开家园到了灵州,而后又走上了这条出征之路,难免会有牢骚,我不会因为他们说几句话,就胡乱定罪。”

  那米罗诗一番话说得人人变色之后,他又露出了激愤的表情:“我也不说别人,我在部族之中本走出了名的勇士,可是,就因为我得罪了族长米罗,我就被削夺了兵权,亲朋好友尽皆离我远远的,这次族中拼凑兵马送来灵州,我又是第一个被选中!要我说,族长恨不得我在军中犯了军令,被杜大帅杀一儆百,如此既表达了他的恭顺,又铲除了一个大患!”

  米罗诗起了个头,其他人也不知不觉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在部族中郁郁不得志,有的说一辈子就是个穷牧民,有的说死了也无牵无挂,家里早就死得没人了……总而言之,说到最后,众人便发现果然正如米罗诗所说,果然彼此说是带着些军马,可实际上都是在部族中无关紧要的人。正当此处弥漫着一股自怨自艾的气氛时,他们突然只听得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都是正当盛年的好汉子,怎么一个个只知道怨天尤人?一口一个送死你们就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这样轻这样贱?

  闻听此言,米罗诗第一个回头,发现是郭子仪,他登时神色大变,右手立刻按在了刀柄上。而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意识到这些怨言全都给郭子仪听去了,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待看到郭子仪随从不过十几人时,甚至有人动过最坏的念头。可是,面对如出一辙的警惕和敌意,郭子仪却气定神闲地上前挑了个位子坐了下来,随即好整以暇地看了一眼众人。

  “如果还有怨言,各位也不妨继续说,我洗耳恭听。”

  郭子仪这种毫无防备的态度让米罗诗敌意稍解,他见其他刚刚起身的人不知不觉都坐了回去,他便把心一横,单刀直入地开口问道:“郭将军既然都听到了我们刚刚那些抱怨,那我也干脆直接问了。我们这千余人出自十几个部落,彼此不相统属,也没有人能够让这么多兵马服众,郭将军究竟是打算用我们为前军先锋,还是中军,亦或是后卫?”

  这是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最关心的问题,因此,郭子仪感受到了一道道犀利如刀的目光。当此之际,他反而大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突然声色俱厉地喝道:“你们以为,就凭你们这一盘散沙的光景,够资格当前军先锋?”

  郭子仪陡然暴涨的气势一时竟让众人透不过气来。而他在一言震慑众人之后,竟是拍拍手站起身来,气势凌人地说道:“我郭子仪在朔方军中十几年,大小战事历经几十次上百次,我只知道,前军先锋要的是一等一的骁勇精锐,至于那些还没上阵就认为自己是去送死的酒囊饭袋,我要来何用?各位不用白担心了,为了接敌时能成为前军先锋,我之所部和仆固怀恩所部已经争了不止一次,至今都还决断不下,轮不到你们去送死!”

  米罗诗等人之中,不少人除了粟特血统之外,还夹杂着突厥、铁勒乃至于契丹和奚的血统性子本就有些暴烈,此刻被郭子仪这番话一激,竟是没多少人如释重负,取而代之的是不甘心,不服气。就连起头最担心去送死的米罗诗,这会儿也为之勃然大怒。

  “郭将军这是瞧不起我们?”

  “是我瞧不起你们,还是你们自己瞧不起自己?”郭子仪面对米罗诗的目光,毫不退让地说道,“这次只是随军出征,尚未接敌,你们这几个统带兵马的就聚在这里,不是说在部族中如何如何受人冷落,就是担心被驱赶在前送死你们自己何尝瞧得起过自己!真要派你们去送死我何必要在三千兵马中挑选出你们这些看上去骁勇能战的?索性一股脑儿全都驱赶到前头让人砍瓜切菜算了!”

  在郭子仪这一番斥责下,除却米罗诗还能硬着头皮与其对视,其他人都不知不觉别开了目光,不敢接触他那严厉的眼神。就算有心想驳斥几句的,见别人都不敢吭声,也生怕当了这出头鸟会被骂得体无完肤,四周围竟是再无丝毫杂声,就连引了郭子仪一行人进来的那些值夜兵卒也都忘了自己的职责。

  “记住,不论你们出身如何,是哪个部落的,族长或是首领是谁,你们现如今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隶属于朔方节度使,是杜大帅的麾下!”

  郭子仪再次提高了声音,手中紧握的马鞭指着一个个人的鼻子,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在部族中受冷落,不被重视?这有什么值得自怨自艾的!我大唐天子富有四海,包容天下,朝廷中用的蕃将还少吗?这么多年来封的一个个国公,这么多年来一个个带兵的大将军,有契丹人,有突厥人,也有来自西域各国不知名的小国小族!杜大帅用人,也是只看才具,只凭功劳,但使此次能够大胜,你们还愁要回去看什么见鬼的族长的眼色?”

  尽管多年来在军中积攒军功,按部就班地升迁,郭子仪在旁人眼中仿佛并不算极其突出,但在遇到了一位不吝用人的伯乐,此次又受命为主将之后,他仿佛瞬间迸发出了全部的光芒。用先抑后扬的一番话激起了众人的激奋之后,他便顿了一顿,语气变得和缓多了。

  “总而言之,我给你们一天时间考虑。如若还是患得患失,那到时候你们这些兵马便全数编入后军。届时伺机奔袭的时候,随你们哪里来哪里去,我郭子仪不要累赘!但如果你们还有男人的血勇,那么,便和我一道并肩奋战,到时候功劳簿上,我绝不会因为你们是蕃军,就亏欠了你们的功劳!若是不能让你们回到原来的部族耀武扬威,我就不姓郭!

  米罗诗一直都在尽力做到不弱气势,可是,在郭子仪这样一番鼓舞人心的话之后,他终于觉得,自己之前错得很离谱。他扫了一眼左右,见绝大多数人都是面色赤红,显然被撩拨起了心底深处那种最强烈的渴望,他便上前一步单膝跪下道:“不用一天后再答复了!既然郭将军承诺一视同仁,我米罗诗愿意带着麾下五十七人随同左右!只要郭将军能带给我们希望和将来!”

  “很好,我答应你!”

  郭子仪想也不想便爽快答应了。紧跟着,他就一个接一个人跟着米罗诗一样单膝跪下表示愿从军令,须臾就连那些值夜的兵卒也都是如此光景,黑夜之中,地上黑压压跪了一片人。面对这样的光景,他不禁感到心中极其欢畅,但立刻定了定神道:“好,很好!从现在开始,你们全都是朔方军中袍泽!事不宜迟,谁愿与我去见康、石、何三部领军之人?”

  “某愿往!”

  此起彼伏的答应声中,郭子仪知道,自己终于啃下了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至于剩下的康、石、何三姓兵马,即便有什么异志,也蹦足达不出任何名堂来。人心思变,人心思进,而激将法用了这么多年,可谓是屡试不爽!

TOP

0
  第八百五十二章 成败论英雄

  
      三月末时节,东都洛阳正是好一片春光。大唐天子李隆基近来心情极好,不但诸王公主,就连失宠多年的太子也常常奉旨同游,一来二去,便给外人留下了某种印象。而因为天下歌舞升平,开元盛世已经延续了二十余年,甚至更胜过了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在一片颂圣声中,李隆基难以避免地生出了自鸣得意的情绪,奈何他用了一个最最会煞风景的张九龄,故而一来二去总免不了扫兴。

      这天为了张守畦送来一员失律将领,他爱惜其才要赦免,张九龄却一力陈情失律当斩,君臣之间再次犯拧。李隆基一言不发撂下张九龄便走,出了宣政殿走了一小段路后,他便恼火地说道:“张子寿动辄犯言直谏,一心就知道学魏征,他怎就不知道学一学房玄龄的绵软?”

      左右都听到了这话,虽也有人听出了天子拿太宗自比的矜持自傲,打算凑趣地奉承两句,可见落后天子一步的高力士没有开腔,遂都小心翼翼地没有接话茬。果然,这样的沉默让李隆基大觉得没趣,扭头便看着高力士道:“力士,怎的连你也装哑巴了?莫非也对张子寿心有余悸,故而不敢出言?”

      “大家说笑了,张相国再厉害,那也是大家的臣子,更何况,没有太宗皇帝,何来魏征?没有大家的容人雅量,张相国又怎会犯言直谏?”

      高力士巧妙地四两拨千斤给李隆基戴了个高帽子,心里却很清楚今天这件事的由来。要说张守畦也确实是国之大将,当初攻伐契丹生擒可突于以及契丹王送了洛阳斩首的时候,李隆基就有意拜其宰相,却被张九龄一再劝阻,现如今张守畦送了一员失律的将领安禄山来请天子处置,奏折中却说尽好话,分明是想要为其求得宽免。而李隆基也看出来了,打算顺其自然,谁知道张九龄又再次煞风景地坚持非杀不可。

      这些年走马灯似的换了不少宰相,张九龄算是很不识相的一个,对他亦一直保持距离。可是,张九龄风仪无双,人品在这么多宰相之中算是极其无可挑剔的,再加上大多数事情上都能秉持公心,李隆基竟是硬生生容下了此人。可只听今日天子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高力士便隐隐觉察到了一个迹象。

      这种容忍虽已经延续了几年,可看这光景,只怕是也快到头了

      “你倒是会说好听的。”李隆基哂然一笑,待到前头一座宫院在望,他突然听到一阵琵琶声,顿时就这么站住了。闭目聆听了好一会儿,知道必定是寿王妃杨氏,他不禁微微一笑,随即头也不回地说道:“你去对张子寿说,朕意已决,让那安禄山依旧以白衣检校捉生将,听张守畦调遣。若只是一次轻敌冒进便要斩杀,这全天下有多少打了败仗的将军非死不可?先头杜君礼奏节度判官来圣严失察之罪,还不是罢免官爵戴罪立功?”

      高力士答应一声转身便去,果然,等他对张九龄转述此意时,张九龄先是惊愕,随即竟是痛心疾首:“身为主将,令行禁止,张守畦战功赫赫,若真的有心学那些古来名将,就应该学孙武诛宫嫔,学穰苴诛庄贾,竟然就因为自己爱重安禄山这么一个蕃将,自己不处置却将其送到洛阳来,分明是期冀于使其免罪而且,这安禄山送来后我曾见过一次,奸诈滑胥,脑生反骨,杀了又有何惜我大唐拥有四海,何愁没有一员勇将”

      说到这里,张九龄竟是反身就走,连个招呼都没打。若是换成别的宦官,这时候早就没好气地嘀咕了,高力士却只是盯着张九龄的背影默默看了一会儿,随即摇摇头回去复命。然而,等他在天子那儿复命后再次回到内侍省的时候,却发现政事堂已经送来了今日的奏疏,头前第一份不是别的,正是杜士仪在朔方灵州灵武城杀了那几个闹事刺头的事。别说他往日就常常挑出杜士仪所奏仔细查看,这次是第一份,他就更加不得不重视了。

      可等到仔仔细细看完,他却不禁露出了错愕不解的神情。区区几个士卒却一度挟阴私而制将校,这就已经很离谱了,更离谱的是这么多年竟是始终没人治理他们?李炜好歹也是大唐位列前三的名将,怎也放任麾下如此?还有杜士仪,杀了人也就罢了,那些案卷说烧就烧,从前做过这种事的不是人主,就是权臣,杜士仪就不怕人指着脊梁骨说他这是笼络人心?

      果然,他看裴耀卿和李林甫批语,一个谨慎地责备杜士仪莽撞,另一个则是轻描淡写地说其冲动,却没有张九龄的,也不知道是没看见,还是根本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即便杜士仪在最后说明了一句正值突厥兵马犯境,可他仍是禁不住发怔了起来。即便如此,当他把这些整理过的要紧奏疏呈送御前时,却丝毫都没有露出半点异色,甚至没有在御前多做停留便回了内侍省。这次他的屁股还没坐热,麦雄就托人递话顺带送了东西进来。

      “这是……”

      “高将军,麦总管说,这是来自朔方杜大帅呈送,极其要紧务必要直接给高将军的。”

      高力士登时一愣,他见那个箱子看上去并不沉重,宽度却有些微妙,突然霍地起身:“带上箱子,随我去见陛下”

      一刻钟之后,李隆基就错愕难当地看到了高力士带来的这个箱子。彼时他正因为几件前前后后一起来的奏疏而心烦意乱,等明白事情原委后,他便立时吩咐高力士亲自打开箱子,随手拿了一卷东西展开浏览。可是,当他看明白那极其粗鄙言语记述的事情之后,那张脸上却极其精彩,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骂,到最后只能没好气地将东西一扔了事。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一连看了三五卷,他终于确定,这些确实都是鸡零狗碎乱七八糟的东西,与其说是记载了什么将校偏裨的阴私,还不如说是集听壁角之大成,连各家妻妾婢女之间的阴私也都给记全了。其中掺杂着一些送礼求军职等等诸如此类的事,却也不过队正队副之类的底层军职,总而言之,就是根本没有真正上得了台面的。而随附的杜士仪另一份手札,言辞却比之前那一道更加恳切。

      “……所记虽无大恶,然虚张声势挟制将卒,居心可恶。而欺上瞒下、闹事起哄、欺凌同僚、挑肥拣瘦……无所不敢为,军中士卒敢怒不敢言。其心可诛,故杖杀之以儆效尤……”

      “…家中所积案卷三十余,皆秘若珍宝,而不知情者以讹传讹,遂以为其尽知朔方将卒阴私,惶惶难安者众,所以当众焚之……”

      李隆基看着看着将奏疏往案头一摔,没好气地说道:“就是这么一帮虚张声势的小人,竟是让那些朔方军将投鼠忌器不敢稍动,简直是笑话身正不怕影子斜,难道他们就不知道?”

      “陛下言重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哪个人就真的一点过错都没有?自然而然生怕被人知道。而且,就算有些人知道这些家伙纯属虚张声势,可也乐意不动声色,如此支使此辈于些如同闹事之类的勾当,岂不是方便已极?故而杜君礼一把火烧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些鸡零狗碎若是公布出去,虽不至于伤筋动骨,可多少人要羞死?而且,杜君礼在奏疏上说,此次用兵,他挑的是先锋使郭子仪,仆固部金微都督长子仆固怀恩,再加上安西四镇节度使来曜之子来稹,如此只要新人扶持起来了,某些尸位素餐的老将也就该退位让贤了。”

      李隆基既对这些案卷觉得不耐烦,倒是根本没去想杜士仪会不会避重就轻,而高力士岔开了话题,他就不由得思量起了朔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尽管他也不认为突厥真的能胜,可怕只怕马失前蹄。倘若时至今日再来一场当初王君鼍那样的败死,他可绝对难以容忍

      “希望杜君礼此次用人一如他往日之明吧。怪不得他走通你路子送了这些来,若是真的名正言顺送到尚书省,只怕朔方某些将领就要羞死不做人了”

      十日之后,来自朔方的军报通过六百里加急,送到了中书门下的政事堂大案上。单单一看那狼山大捷四个字,张九龄便大喜过望地站起身来,却是笑道:“我就说杜君礼不过杀了几个宵小之辈,烧了这些人多年积攒的军中阴私不是什么大事,击退突厥兵马,这才是最重要的焕之,你看看,三千余人破敌万余,斩首上千,这其中,八百是仆固部的私兵,还有千余是各部胡酋东拼西凑出来的,只有千余是经略军原班兵马。就这么一支奇兵,竟然能够大胜”

      裴耀卿本就和杜士仪关系不错,再加上听得打胜仗总是高兴的,自然也附和称赞了几句。至于李林甫虽也是满脸堆笑,可等到杜士仪那报捷的奏疏拿在他自己的手中时,他却不但觉得手中沉甸甸的,心里也同样是沉甸甸的。

      朔方何等险恶的局势,杜士仪所带的又都是文官,初来乍到提拔了一个郭子仪,收了一个仆固怀恩从军,又辟署了一个来稹,就这么三个人上阵,竟是轻轻巧巧打了胜仗,这运气是不是简直太好了?

      而张九龄镇定了一下,这才看着裴耀卿和李林甫道:“二位,前时杜君礼上疏言说群居朔方那昭武九姓诸部一事,请调右威卫翊府左郎将康庭兰,因为迁居河洛江淮的康待宾旧部未曾赦免,之前一直都压着未曾定议。事到如今,昭武诸胡凑出的兵马也算是建了功,他要一个康庭兰却并不过分。而且,康待宾旧部聚居河洛江淮也已经十多年了,河洛江淮地少人多,这些胡户屡屡盛世,而朔方地多人少,河曲之地空置终究不是办法,将这些胡户赦归旧地,也可显示陛下胸怀。”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6-20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