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IT] 小米玄戒O1芯片拆解:已有自研铁证,打破"换皮"质疑![6P]

0

小米玄戒O1芯片拆解:已有自研铁证,打破"换皮"质疑![6P]

在智能手机行业,“芯片自主化”始终是衡量一家厂商技术实力的终极标尺,也是各大手机厂商取得突破的关键。

其中苹果A系列、华为麒麟、三星Exynos的成功,不仅塑造了品牌的护城河,更成为撬动全球市场的关键支点。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以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正式宣布加入这场高端芯片竞赛——首款自研旗舰处理器“玄戒O1”横空出世。

这款采用第二代3nm工艺、性能直逼行业顶流的SoC,不仅承载着小米冲击高端的野心,更标志着国产半导体设计能力迈入新阶段。



虽然这颗芯片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是从极客湾的拆解评测到雷军的豪言壮语,玄戒O1的亮相注定在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是拆解之后,更是用“物理证据”回应了一切,因为去除POP封装内存后,芯片本体丝印清晰标注“XRING O1”。

并且显示封装日期“24年第52周”,并且左下角激光雕刻的小米Logo仅0.5mm²,成为自研身份的最佳注脚。

更关键的是芯片内部结构:与苹果A18 Pro、骁龙8至尊版的规整模块化布局不同,玄戒O1的CPU/GPU集群排布呈现独特的“蜂窝状”设计,内存控制器和ISP单元的位置也截然相异。



关键拆解的媒体称:“这绝不是公版方案的换皮,从后端设计到布线逻辑,玄戒团队有自己的方法论。”

小米工程师还透露,玄戒O1在台积电标准单元库(Standard Cell)之外,额外设计了23%的定制单元,用于优化信号完整性和散热路径。

这种“超越公版”的底气,正是长期技术积淀的体现,也是打破"换皮"质疑的关键要素,也意味着小米真的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芯片本身的工艺制程与架构细节也都变得很清晰了,对于米粉来说,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关注。



比如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N3E)工艺,相比初代3nm晶体管密度提升18%,能效优化高达34%,为芯片性能释放奠定物理基础。

而且在109mm²的紧凑面积内,小米塞入了190亿个晶体管,这一数据甚至超过部分桌面级处理器。

关键是拥有颠覆性CPU架构,比如玄戒O1的CPU采用“10核4丛集”设计,打破了传统手机SoC的8核框架。

双核Cortex-X925超大核:主频飙升至3.9GHz,负责瞬时爆发任务,单核跑分突破3000分;四核Cortex-A725性能大核:主频3.2GHz,应对高负载多线程场景。

再加上双核低频A725能效大核 双核Cortex-A520超级能效核:通过精细化调度,覆盖日常使用到待机的全场景功耗需求。



这种“2 4 2 2”的组合,既保证了峰值性能,又通过分级策略将能效比推向极致,且玄戒O1多核跑分突破9500分,与苹果A18 Pro、骁龙8 Elite同处第一梯队。

再加上搭载Arm最新Immortalis-G925 GPU,16核设计配合小米自研的动态性能调度技术,在《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重载游戏中,帧率稳定性超越苹果A18 Pro 15%,功耗却降低10%。

这一突破背后,是小米手机对图形管线指令集的深度优化,以及对台积电3nm工艺特性的精准把控。

此外,安兔兔综合跑分突破300万,GeekBench 6多核成绩较上代骁龙8 Gen3提升40%,这些数据已足够让对手警觉。



当然了,玄戒O1的发布只是序幕,据供应链消息,小米已启动5nm车规级芯片研发,玄戒团队规模扩大至3000人,并在北京、上海、硅谷设立三大研发中心。

更值得期待的是,小米正与Arm合作开发下一代RISC-V架构处理器,试图在指令集层面实现突破。

行业分析师指出,玄戒O1的成功验证了小米“软硬一体”战略的可行性,随着MIUI HyperOS对芯片指令集的深度适配,小米有望复刻苹果“芯片-系统-生态”的闭环体验,进而冲击全球高端市场前三席位。

不出意外,玄戒O2芯片已经在路上了,可以说从28nm到3nm,从公版套用到自主架构,玄戒O1的诞生证明:国产芯片不仅能追赶,更可引领创新。



总之,当极客湾拆下散热罩、露出那个微小却清晰的小米Logo时,一个属于中国自研芯片的时代,正悄然拉开帷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坏小子很坏 金币 +9 感谢分享,论坛有您更精彩! 2025-5-24 12:24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26 05:47